汉末时空,兴平二年十月十日,长安城外,上林苑旧址少陵塬。
深秋的少陵塬,天高云阔。
昔日西汉皇家苑囿的辉煌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唯余起伏的塬坡上,衰草连天,一片苍茫的绿色。
这片曾经属于王莽与赤眉战火的焦土,在经历了李傕郭汜之乱后,三辅人口锐减,反而暂时成为了一片广阔的战马放养之地。
秋风掠过空旷的原野,带来战马此起彼伏的嘶鸣,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泥土与牲畜特有的气息。
此刻,少陵塬上一处地势略高的缓坡,人影攒动。刘协身着常服,外罩一件厚实的锦缎披风,在太仆韩融、后将军段煨、温侯吕布、屯骑校尉姜宣、大司农朱儁、建忠中郎将张绣等一众文武重臣的簇拥下,陪同着那位一身姜睿,检阅着塬下成群的骏马。
“先生请看!”
刘协指着塬下奔腾如云的庞大马群,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与恭敬。
“自先生上月传讯,欲以‘明货’易购良马,马腾和韩遂闻讯,不敢怠慢,旬月之间,便精选此等凉州健马千余匹,星夜兼程,送至长安。”
他特意强调了“明货”的吸引力,暗示马腾韩遂的积极更多是冲着那些稀罕物去的。
段煨抚须,出身威武士族的他,带着西凉人特有的自豪朗声道,“先生请看,此皆我凉州河西之地所产!筋骨强劲,耐力悠长,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张绣也在一旁用力点头,表示认同,“确乃我凉州健儿胯下良驹,奔袭冲阵,无往不利!”
姜睿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整个马群。
他不太懂相马,但基本的观察力还在。
这些马匹毛色驳杂,以骝、栗、青为主,在见惯了后世高头大马的姜睿眼里,体格普遍不算特别高大。
他示意随行的羽林郎取来测量工具。
很快,几名羽林郎跑到马群中,随机选取了数十匹马进行测量。
绝大多数战马的肩高,集中在六尺(约139厘米)左右。
这在汉末,已是中等偏上、足以装备精锐骑兵的战马水准。
姜睿微微颔首:“尚可。”
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褒贬。
刘协忍不住好奇,问道:“先生此次购马,数量如此之巨,不知欲作何用?”
周围众臣也纷纷竖起耳朵。
“一个姓赵的,需要战马。”
姜睿言简意赅,未提赵构及北宋。
“这些马在他那边…勉强可用吧。”
此言一出,坡上众人皆露惊愕之色!
勉强可用?
这些肩高六尺的凉州战马,在当下乱世,已属难得的上品!
内地寻常州郡,能凑齐数百匹肩高五尺七八寸的马匹已属不易。
即便是吕布麾下并州铁骑,战马肩高也大多在此区间。怎么到了姜先生口中,竟只是“勉强可用”?
吕布眉一挑,忍不住开口,,“以先生之见,布之赤兔,已是世间罕有之神驹,在那姓赵之人眼中,又算何等战马?难道那姓赵之处,竟有更胜赤兔之马?”
他下意识地看向自己那匹被亲兵牵在一旁、神骏异常的枣红马,眼中充满自信。
当年董卓为了拉拢自己可是下了血本,这匹赤兔马据说有西域汗血宝马的血统。
姜睿的目光扫过赤兔,让羽林郎用自己带来的卷尺测量了一番肩高。
“147厘米?”
姜睿一挑眉,又淡然道:“赤兔?在其处,不过二等马。”
“二等?!”吕布失声惊呼,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他那傲视群雄的赤兔,在人家那儿才排第二等?!
周围更是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一等又是什么怪物?
姜睿继续抛出更震撼的信息:“彼处战马,分七等。尔等此马肩高六尺,仅列四等,可披马甲。吕布之赤兔,肩高六尺二寸余(约147厘米),可入二等。”
他顿了顿,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补充道,“一等之马,肩高需达六尺五寸(约149厘米)。”
“四等?!”
“六尺五寸?!莫非是天马??”
惊呼声此起彼伏。吕布那张英挺的脸都憋红了。
我的赤兔才二等?!
这简直颠覆了他们对“良马”的认知!
看着这帮汉末土著陷入深深的震惊,世界观被颠覆,姜睿摇摇头。
北宋虽然缺战马,但是靠着吃巨唐留下的老底,战马的质量可不低。
按照肩高分为七等,从四尺二寸到四尺七寸,而宋代一尺约31.68厘米,相当汉末的一尺四寸。
汉末时空,虽然前有汉武帝时代沟通西域,引进汗血宝马改良马种。
然而马种培育不是是一朝一夕,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浩大工程,一旦断代了就要推倒重来。
再加上汉代还没摸索出“回交育马法”这种宋代士大夫眼里的“**”之法。
所以到了汉末时空,战马肩高还没有唐朝那么变态。
“更有甚者,”姜睿仿佛嫌刺激不够,又轻飘飘抛出一句,“赵姓之人,曾得一肩高‘七尺’之马。”
历史上,韩世忠就曾经献给赵构一匹“大洋马”,肩高据说超过1.6米了。
“七尺?!”
刘协失声惊呼,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吕布也彻底懵了,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赤兔,仿佛平生第一次怀疑起这伙伴的高度。
七尺…那岂不是比赤兔高出大半头?!
那还是马吗?
少陵塬上,一群汉末顶尖的武人和掌马官员,被这来后世的“马匹等级论”震得集体失语。
刘协更是目瞪口呆,喃喃道:“世间…竟真有如此神骏?”
他无法想象一匹肩高接近自己身高的庞然大物,冲锋起来是何等景象!
姜睿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将话题转向另一件事:“扬州之事,如何?”
刘协定了定神,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连忙回答。
“朕已遣周忠(周瑜叔父)持节,远赴江东,接替刘繇为扬州刺史。”
“诏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兼领吴郡太守,准其袭父爵乌程侯!”
“另遣使征召庐江周瑜、东莱太史慈,以及名士张纮、张昭入朝听用!”
姜睿点头:“孙策已据吴郡。朝廷承认,正可离间其与袁术。孙策素恨袁术夺其庐江之功而委任刘勋。今朝廷直接承认孙策对吴郡之占有,袁术必心生芥蒂。”
一句话,用名分和地盘当楔子。
“丹阳太守周尚,乃周忠从弟。周忠赴任,既可抚慰孙策,又可借宗族之谊暗中制衡,迟滞孙策鲸吞江东之势。”
这套组合拳,既承认了孙策对吴郡的实际控制以安抚拉拢,又通过周忠(周瑜叔父)担任扬州刺史、征召周瑜等核心人才入朝,试图从人事和道义上对孙策集团进行渗透和约束。
孙策也能名正言顺的打着朝廷名号,脱离骷髅王的控制。
姜睿的目光扫过塬下马群,“半月后,我来取五百匹。”
他顿了顿,迎着众人复杂难言的目光,抛出一个更大的承诺。
“待过些时日,吾当送些高头大马至此。每匹肩高,皆不逊于赤兔。”
姜睿想到北宋时空的女真战马,便是唐朝时的“率宾马”,《马经》评价“身大足健,耐走善劳”。
赵匡胤这种见识过西北良马的马上皇帝,都认为女真马是战马中的上品。
自己到时候就弄几匹,给这些汉末的君臣开开眼界。
“嘶!!!”
倒吸冷气声是此起彼伏!
不逊赤兔?
若得此等神驹组建精锐骑军,天下何人能挡?!
韩融、朱儁等老臣亦是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大汉铁骑踏破山河、重振雄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