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上,稿件被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一旁。
贺卫国淡然一笑,随即点头。
“秦家栋同志!你大可放心!该署你的名,就一定会署你的名,你不要有这种担心!”
其实贺卫国也理解秦家栋的这种小心思。
作为一名“文青”,他尽管热爱文学,对于投稿也有着疯魔般的狂热,但其实,却并未真正了解过文学刊物,以至于闹出了这等笑话。
事实上,不仅仅是他,当下的许多文学爱好者,也都和他一样。
倒也别笑话他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对于文学的热情,一点不比那些专业作家低。
…………
秦家栋的改稿,不到两天就完成了。
毕竟只是一篇短篇小说,也就不到三千来字,修修改改的地方并不算太多。
其小说整体框架,仍旧是以秦家栋撰写的《风光大葬》为基本框架,所以,无论是剧情整体编排,还是配角的增加,都十分简单。
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贺卫国从俞局长那回到自己办公室后,就把阮家驹给叫到了跟前。
“老阮!还得麻烦你件事……!”
“哦……!主编!您且说!”
“我打算请一段时间的假!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编辑部的工作就由你来主持!”
贺卫国看向阮家驹,沉沉说道。
而听到这话,阮家驹明显一愣:“主编……你这是……?”
“放心!我没有事!这不是魔都《故事会》编辑部邀请我去改稿吗!我就跟俞局长请了八天的假!”
贺卫国咧嘴一笑,赶忙解释。
其实,除了明面上这个原因以外,他这时候去魔都,主要还是避开“风言风语”,降低自己的风险。
《沅水》第四期即将发行,虽然在内容上做了一定调整与规避,但他隐隐觉得,这次小报发行后,将会引发很大的讨论与波动,身为主编,他定会首当其冲。
仅仅只有《湘省日报》报道,这一块“护身符”还不够。
他还得叠更多的“buff”才行。
而无疑,著名作家的身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以前,他对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不抱太大希望。
究其原因也十分简单。
他是重生之人没错,但不是神,更没有金手指。
重生之前的他,只不过是一名教培老师,算是网文爱好者,写写网文还行,但要想在当下的“文坛”,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实话实说,难度堪比登天。
不是他文笔不够,当然,他文笔确实也差点“火候”,实在是这年头“反思”与“先锋”文风盛行。
而恰恰,他这个后世人,在这方面是一块巨大的短板。
别说撰写同等文风的文学作品了,就算是这两种文风本身,他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在历经了这么多的“艰难险阻”之后,他觉得,或许从“通俗文学”作品入手,是一个突破方向。
尽管当下的文坛主流作家,十分“鄙视”通俗文学,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大众最喜欢的还是通俗文风。
否则,也不可能出现《故事会》在八十年代初期,销量突破八百万份的传奇。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
他努力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不代表,他就想成为作家。
这只是他“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
要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你没个作家身份,行吗?
不行!
你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在主流报刊上发过文!你就是“白身”一个。
这就好比古代官场,你没有“功名”,那你这个主编,就是任人拿捏的对象。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必须是“作家”。
…………
去魔都的申请,俞局长自然给批下来了,各项证明与材料也都准备好了。
目前唯一让贺卫国有些头疼的就是“火车票”了。
这时候,倒也有从省城至魔都的火车,但数量很少,且班次也不多,火车票很难买到,而且必须要有县级及以上的介绍信才能买到。
至于从县里前往省城这段,一般有两条线路可选,一是直接坐船,二是从县城坐船至银城,然后再从银城坐班车到省城。
前者,时间上会比较慢,需要一天半,而后者,也需要一天时间。
这倒无妨,半天大差不差,哪种方式都行。
“算了……!大不了找黄牛好了!”贺卫国暗暗嘀咕了一句,随即将各种材料都塞到了一个档案袋内,而后又将档案袋到随身携带的黑色手提包中。
在去魔都之前,他已经从家里收拾了些衣物行李,将其打包后,塞到了一个“旅行包”内。
这时候的旅行包都是人造革的,价格贵不说,且必须还得使用工业劵才能买到。
他这个还是特意从县城百货大楼买的,花了足足十二块钱。
将手提包也塞到“旅行包”内后,他又提起一个网兜。
网兜是尼龙绳做的,里边装了一个铝制饭盒与一个茶缸。
检查了一下全国粮票与购粮证副本,他将这些与携带的一百五十块钱一起塞到了内裤口袋内。
在和阮家驹打了一声招呼后,他便离开了文化局。
…………
一路上,倒还算顺利。
到省城火车站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快九点了。
他本来是想从黄牛手中买票的,但最后却还是放弃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严打,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票贩子连影子都看不到。
而且,他毕竟是“干部”,这种事还是能不做就不做。
何况,这年头去省外出差的真不多,用介绍信买完票,他便去了火车站食堂。
中午十二点多,他总算登上了火车,虽然晚点了两个多小时,但却在他的预期内。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火车抵达魔都。
下了火车后,他又辗转多趟车次,终于到了《故事会》编辑部,同样也是魔都文艺出版社所在地。
看着面前的“小洋楼”公馆,贺卫国拿出了介绍信,朝收发室走去。
…………
银城,地委大院。
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不久之后,《沅水》第四期也得以印刷发行。
相比此前的三期,《沅水》第四期同样火爆。
销量一再攀升,很快就突破了三万份。
也正是在这时候,关于“封建迷信”与“赌博”等恶习的讨论,迅速在县城及周边蔓延开来。
相关部门也迅速出动,一举捣毁了数十个赌博窝点,抓了数百人。
对农村等地严重的封建迷信行为,予以了严厉打击。
而这一场行动,则又反过来促进了《沅水》的销量,使之销量再次增加了六千多份。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关于贺卫国这位主编,及《沅水》内容的突然转向,其议论度却猛增起来。
有人说,贺卫国这是因为之前的事,在“迎合”上边,也有人说,地方报纸就是要大力宣传这些,以配合当地政府宣扬“正能量”。
还有人说,报纸本身的内容更上了一层档次,尤其是《孝子贤孙》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
可以说,关于《沅水》第四期的讨论,直接超越了前面三期的总和。
不管是民间也好,还是上层内部,对于这份地方小报的关注度越来越大。
即使周边各县,也都一样。
至于银城,地委与行署,也对其有了很高关注度。
然而,此时此刻,众人口中的“主角”,却并未在沅水县,而是去了魔都,正待在出版社的招待所里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