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类交流学习,贺卫国很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外乎打着“考察交流”的名义,“旅游玩乐”而已。
事实上,这种考察交流团在当下比比皆是。
各单位、国有企业、工矿场,甚至是科研单位、剧团等,打着各种明目的,海了去了。
以至于许多对接单位不堪其负,一接到相关的文件,就显得极为排斥。
而银城作协因为成立不久,加上银城这地方较为偏僻,故接待的这种团队并不太多。
倒是一些国营工矿企业,却有接待过不少。
“这次去羊城作协考察,一共为期五天,倒是可以趁机去见见韩晓武。”
贺卫国暗暗嘀咕了一句,连忙抬头看向新来的副主编辛斌阳。
自他从地委大院回来后,眼前这位辛副主编就跑到了他的办公室,说是要审核所有稿件。
对于眼前这位的小心思,他自是一清二楚。
故他并未说什么,即刻就将所有原稿移交给了对方。
他可不是没有背景的人。
何况眼下,政策越来越松动,文化界真正的复苏就要迎来巅峰时刻,这时候,犯不着跟这样的人顶着干。
毕竟再过几个月,到了1985年,许多岗位也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事实上,文学界要说真正恢复到百发齐放的阶段,还得从1985年开始。
如今,已是黎明,朝阳就要升起来了。
…………
沅水县,县教育局教研组。
一场特殊的教研会正在展开。
主持会议的人正是教育局的谢局长。
此时此刻,他面前正摆放着一套教辅丛书。
“大家开始吧……!”
话落,翻书的“唰唰声”骤然响起。
新编《沅水密卷》教辅丛书,虽由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又有贺卫国这位总编的倾囊相授,但毕竟属于“官方”教辅书,必要的审查,肯定是要有的。
而审查的正是这县教育局教研组。
这套丛书涵盖了各科科目,就连“政治”这一科也同样编写了一本,每本书比旧版《沅水密卷》要厚上不少。
就拿眼下已经完成的“初稿”来说吧,页数最少的都有四十八页,更不用说最厚的语数外这三科了。
…………
也就在教研组审查之际,贺卫国一行七人组成的考察交流团,也顺利抵达了羊城火车站。
此时,羊城火车站花流“贵宾”通道出口处,贺卫国一行七人刚下火车,就见一人站在不远处,举着一块写有“银城文化交流考察团”的牌子。
而就在举牌人身边,还站着四道身影。
“团长”陈可信见得这一幕,即刻对身旁其他六人道:“走吧!来接我们的人已经到了!”
说话间,他便领着贺卫国等人缓缓走了过去。
一刻钟后,双方经过简单交流,接待一方一行五人,便引领着代表团朝出站口走去。
这会,火车站东广场上,一辆伏尔加轿车紧靠着两辆“津市大发”面包车停着。
举牌的司机很快就上了其中一辆津市大发面包车。
这时,作为羊城接待的牵头人,羊城作协陈副主席随即转身对着《花城》欧副主编道:“欧主编,你且领着周主席与贺主编还有徐处长,上这辆津市大发面包车,我和陈部长待会坐前边的轿车!”
“梁科长,你和欧主编坐一辆车,安排银城的同志住到东方宾馆后,就可以回去了!”
“至于张科长,你便领着其他同志坐后边的那辆吧!”
陈副主席一番安排后,便招呼陈部长上了前边的小轿车。
而贺卫国一行三人,则跟着那位欧副主编及一位姓梁的科长,坐到了第一辆“津市大发”上。
这位新梁的科长乃是羊城市委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的科长。
贺卫国一行人在羊城的住宿,都由他来安排。
一会后,众人便都各自上了车。
随着车辆启动,伏尔加小轿车在前,两辆“津市大发”面包车跟在其后。
羊城的大道还是非常宽敞的,大街上,“津市大发”、电动三轮、二八大杠,偶尔还能见到“皇冠”这等高级小轿车。
街道两旁,虽然不见后世那般高楼大厦,但却也能时不时看到七八层的大楼。
贺卫国坐在后排位置,他身边则坐着文联的周主席,至于后边,地委宣传部文艺处徐处长正望着窗外,惊叹连连。
而左前方,负责接待的欧副主编正为车内的三人,介绍着此次交流考察的行程。
按照基本交流流程,考察团一行人在入住东方宾馆后,第二天便会在越秀宾馆,食用羊城当地特色早餐——“广式早茶”。
期间,考察团需要学习相关的政策文件。
上午九点左右,双方会齐聚在羊城作协会议室,开欢迎会,两边作协领导将在会上致辞。
接下来就是羊城组稿标准学习与《花城》杂志编辑部的参观了。
而到了下午,还需要去中山图书馆参观,晚上又得观看“南方剧院”的相关影片。
可以说,这一整天下来,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行程都被安排的满满的。
倒是第三天,就悠闲多了,除了到羊城各地文化古迹参观外,其余时间是可以自由活动。
当然,这里的“自由活动”,也是相对的,至少不能不经批准就随意外出单独行动,离开必须打报告,在征得批准,并说明缘由后,才能外出宾馆。
而且当晚必须返回,不能在外逗留过夜。
…………
入住东方宾馆后的第二天。
贺卫国就代表银城作协,在欢迎会上致了辞。
之后,代表团一行人便随《花城》杂志对接的欧阳编辑,开始了相关交流学习。
好不容易熬到可以自由活动后,他立刻向“团长”陈部长打了申请,在征得同意后,便来到了三元里城中村。
这里是羊城贩卖电子产品的“二道贩子”集中租住之地。
此前,他就通过之前信上地址,给韩晓武打了一封电报,约他在城中村出租房见面。
在经过一番曲折的打听与寻找后,他总算是找到了韩晓武居住之地。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敲了许久的门,门后却始终不见动静。
“这个韩晓武……搞什么呀?不是约好了……”贺卫国顿时皱起了眉头。
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小卖部,见看店的是个老头,便径直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