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布拒绝了扶风柳氏的糖衣炮弹的同时,陈皓一直在驻地的周围忙碌。
乞活军摒弃了过往单纯的军事据守模式,在陈皓的规划下,开始了一场细致而艰难的基层经营。
首要任务是安全。
乞活军在各驻扎村庄外围险要处设立哨卡,由士卒轮流值守,防范小股土匪和溃兵的骚扰。
吕布的威名和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使得周边宵小不敢轻易靠近。
再加上张梁在黄巾溃兵那还多少有些面子,秦岭中的一股从黄巾溃兵转变而成的流寇也闻风来投。
同时,陈皓颁布了严格的军令,严禁士卒扰民,违者严惩不贷。
很快,乞活军不抢粮、不拉夫、不欺压百姓的名声便在秦岭北麓的这些村庄间传开,与过往过境军队的恶行形成天壤之别,初步赢得了民心。
许多的百姓主动将自家的孩子送来乞活军参军。
另外就是粮食,光靠之前从杨家坞堡获得的存粮坐吃山空绝非长久之计。
陈皓利用军中携带的部分资金和缴获的财物,向周边通过隐秘渠道购买粮种、农具。
同时,将流亡入伍、有耕作经验的士卒组织起来,成立屯田营,在村庄周边无主的荒地上开垦种植。
更重要的是,他们帮助驻地村民修复水利,提供相对先进的耕作技术指导,甚至派出士卒在农忙时协助抢收抢种。
这种兵民共耕的模式,不仅缓解了军粮压力,更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乞活军的飞速发展,让周边的豪族如鲠在喉,他们早已知道乞活军在崤山大别山等地的所作所为,但他们对于就在周边发展的乞活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人家四世三公的袁氏都在乞活军手上吃了大亏,更何况他们呢。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乞活军并未向传言中的那样,直接对他们进行抢劫。
这也是陈皓在仔细调查过这关中一带的情况后,才做出的决定。
关中的世家以及旗下的豪族,对于百姓的压榨虽然也很过分,但跟山东那些士族比,也多少还有点人性,至少,他们治下的百姓,勉强还有一条活路,并没有像弘农那些地方一样,遍地都是流民。
陈皓觉得,这大概跟关中百姓的彪悍有关,毕竟老秦人是真敢跟你爆了的。
所以,陈皓并未直接对周边的豪族动手,取代原有的乡村宗族结构,而是推动成立了由村民推举的多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能干实事的中青年代表,与乞活军派驻的指导员共同组成的村务会。
村务会负责协调军民关系,处理日常纠纷,分配乞活军提供的有限援助物资,并组织村民进行一些公共建设,如修路、挖井等。
在处理纠纷时,乞活军强调公道二字,往往能打破宗族内部偏袒或豪强欺压的潜规则,使得普通村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
同时,每天夜里,乞活军的讲师们会点燃篝火,向聚集起来的村民讲述乞活的含义,解释为何世道如此艰难,剖析豪强士族如何通过土地兼并、高利贷盘剥百姓。
他们没有直接喊出推翻朝廷的口号,而是将矛头指向不公的制度和无道的豪强,潜移默化地传播着陈皓所带来的理念的种子——
这世道,不该是这样子的。
我们穷人,也该有活路,有尊严。
这些措施并非一蹴而就,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部分村民的怀疑、个别士卒的旧习难改等。
但在陈皓的强力推动和张梁、张青等人的严格执行下,一套迥异于朝廷官府,也不同于传统士族庄园模式的,带有强烈军民结合与平等色彩的新秩序,正在这几个村庄及其周边区域悄然发芽。
乞活军这套润物细无声的扎根方式,以及吕布断然拒绝柳氏招揽的消息,很快就在关中士族圈中传开,引起了更为复杂的反应。
柳瑜在最初的恼怒过后,很快冷静下来。
他意识到,这支乞活军绝非普通的流寇,其首领陈皓所图甚大,而吕布也非单纯勇夫。
硬碰硬未必能占到便宜,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亦不可轻易为敌。”柳瑜对族中子弟吩咐,“严密监视其动向,尤其是他们在村民中的所作所为,暂且……井水不犯河水。”
他选择了观望,并暗中切断了向乞活军控制区域出售粮种,铁器的渠道,进行软性的经济封锁。
而京兆杜氏得知柳氏碰壁及乞活军的基层活动后,杜氏的族长沉吟良久。
“此子非池中之物啊。他不攻城略地,却深耕乡野,收买人心,此乃根基之法,远比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流寇可怕十倍!”
他召来家族负责田庄事务的管事:“去看看,我们那些靠近秦岭的庄子,佃户可有异动?赋税可能按时收缴?”
他担心乞活军的模式会吸引自己庄园内的佃户逃亡,动摇杜氏的根基。
“另外,”杜氏族长吩咐道,“找个稳妥的人,以行商的名义,去接触一下那个陈昭明。
不必谈什么合作,只观察,看看他到底想要什么,又能给出什么。”他决定进行有限度的试探,以获取更多情报。
韦氏的反应则更为微妙。
族长韦端既不像柳瑜那样试图拉拢失败后转为消极封锁,也不像杜氏那样急于派人试探。
“山东士族引来的祸水,流到了我关中。”韦端在家族会议上说道,“袁本初奈何不了他们,却想让我等替他擦屁股。
如今这伙人就在眼前,剿,代价太大,且未必能胜;抚,恐其得寸进尺,尾大不掉。”
韦氏经过商讨后,对于乞活军一行人,制定下了对策:
“其一,严密监视,但暂不主动冲突,其二,可暗中散播消息,强调乞活军乃朝廷钦犯,其均贫富之说实为毁家纾难之邪说,提醒各家看好自己的门户和佃户。”
于是,在柳氏观望、杜氏试探、韦氏谋划的复杂氛围中,乞活军在这关中之地,也算是缓缓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