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谏臣 第29章 徐阁老敢担保吗?【求月票】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4:19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当陈寿的有本要奏在殿内响起后。

就连嘉靖都嘴角抽了抽。

严嵩和徐阶等人,神色漠然,眼观鼻、鼻观心的老神在在。

“陈当默啊陈当默。”

“你这当默的字,倒是取得没错。”

嘉靖点评起陈寿的字,面上不由发笑。

当真是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

陈寿只是开口说道:“启奏皇上,臣要说东南的事。”

见陈寿要说东南之事。

嘉靖面上带笑:“方才你没来前,严阁老他们便在说东南那边,依着时间来算,那边也该有消息送回京了。”

严嵩这头接过话,笑着说:“当初有陈编修进谏,如今杭州织造局那边只要将二十万匹丝绸送去市舶司,前面这三百万两银子,也就能先送回京中。”

三百万两银子。

也不知道杭州织造局那边,又得要从沈一石身上刮一层皮下来了。

陈寿笑着说:“圣明无过于皇上,三百万两虽不能尽解朝廷之围,但想来上半年朝廷也能好过些。”

说着话。

他也没忘朝着四周看了看。

吕芳和黄锦依旧是伺候在御前,倒是那个陈洪最近一直没有看到。

嘉靖笑了笑:“你要说东南的事,也是和杭州、苏州织造局有关?”

“皇上圣明。”

陈寿奉承了一句,而后便开口道:“臣当初一时之言,得皇上准允,阁部覆行。只是臣近日读书,读到礼记中的一句话,臣辗转观之,深以为然。”

“哦?”

嘉靖面露好奇。

严嵩侧目扫了一眼陈寿,而严世蕃则是面露疑惑。

这可不像陈寿的作风,竟然也开始学着清流那一套的弯弯绕绕了。

陈寿颔首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嘉靖面带笑意:“这是前汉戴圣所编纂的《礼记·中庸》篇所载。”

陈寿点点头:“臣正月十五奏谏东南诸事,乃起于匆忙,未曾细思。近日观此言,臣于户科阅览近期阁部于东南所下照会。”

照会,是上级衙门官员向夏季衙门官员,通知安排事务的公文。

“陈编修这是又看出什么问题了?”

同在内阁的李本,开口问了一句。

陈寿回道:“臣见阁部所下照会,诸事皆由浙江、苏松两府领办,实为不妥!”

当初御前朝议,依着陈寿的谏言定下了几桩事情,内阁和六部有过几日争论,最后就是将事情下放到地方去办。

这里面,自然是存在有些不可告人的算盘。

严世蕃轻哼了一声:“当初事情是你提出来的,皇上点头同意,我们内阁和六部照着去办的。如今你又说不妥,好的坏的倒是都叫你说完了。”

见严世蕃开了口。

吕芳在旁笑着问道:“如今东南的事情既然是陈编修提出来的,自然更为关切,若当真有不妥的地方,现在提出来,也好解决。”

这话便算是替陈寿解了围。

顺着吕芳的话,陈寿开口解释道:“启奏皇上,东南如今正行之事,皆因国家亏空所起,单是今年苏杭两处织造局便要筹措五百万两进京。往后三年扩大织造局规模,招工增产,又要在两地种桑养蚕,兹事体大,事关社稷,朝廷怎可放任自流,而不加约束?”

没错。

他要提的就是监管事项。

徐阶这时候才罕见的,当着陈寿的面开口道:“陈编修是否有些杞人忧天了?浙江那边有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胡宗宪,又有右副都御史翁大立巡抚应天、苏州诸府。事有督抚巡视,又岂是放任自流,又岂无约束?”

随着徐阶开口说话,陈寿也侧目看向了对方。

自从内阁和六部照会东南,他便去查了一番。

胡宗宪是明摆着严党的人,而那个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苏州诸府的翁大立,虽然出身浙江余姚,却也和严家往来密切。

徐阶这是要将整个东南的局面都送到严党手中,等到时候出了事,便可以借机在朝中攻讦严家父子?

连他徐家所在的苏松两府都舍得让出去。

不愧是他徐华亭!

陈寿却不乐意了。

凭什么你徐阶为了斗倒严家,就能舍了浙江、苏松的百姓?

就你清高。

你踏马就是这样清流的?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十三日,有倭寇区区五十三人,竟能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孝陵震荡。”

“胡宗宪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翁大宁以右副都御史出巡应天、苏州诸府,皆为备倭事。”

“且朝廷如今要做苏杭织造局增产丝绸一事,日后外商海船往来,朝廷更要在东南防备倭寇袭扰,兹事体大,胡宗宪和翁大宁二人,本就忙于筹备倭事。”

“如今又叫他们分出手,督办东南种桑养蚕、增产丝绸一事,牵制精力,差事繁芜,又如何能将备倭与织绸二事皆做好?”

说完论点之后。

陈寿直面看向徐阶:“徐阁老,若因加权于胡宗宪等人,而致届时东南倭患加剧,又该如何?”

他这话里明晃晃的摆着一个深坑

只要你徐阶敢担保,东南备倭之事不会出错,那么我什么都不说。

可是徐阶敢担保吗?

徐阶听到这话,也是面色一愣,暗生愠怒。

一声轻哼,徐阶侧过头,选择忽略这个问题。

只是徐阶选择沉默。

陈寿却不打算放过对方。

他继续说道:“就在数年前,倭寇自松江上岸,奔掠松江、苏州等地,官兵疲惫不堪,难以应付。徐阁老敢担保,若是被种桑织绸牵扯,巡抚应天、苏州诸府的翁大宁能挡得住倭寇吗?”

面对陈寿的穷追不舍,徐阶明显的面色错乱,显得难以应对。

严世蕃侧目看了一眼父亲,随后满脸堆笑道:“徐阁老,这事能担保吗?”

有着严世蕃在旁起哄。

徐阶这是躲也躲不了了。

他扭头看了眼严世蕃,而后目光扫向面色从容含笑的陈寿,心中愈发恼火。

“倭寇历来来无影去无踪,我大明坐守东南,千里海防,倭寇皆可来之,本官如何能作保此事。”

陈寿笑了笑,随后看向上方的嘉靖。

“皇上。”

“就连徐阁老都不能确保,东南守备之臣能否阻拦倭寇袭扰,若是如今再叫胡宗宪、翁大宁等人,分出精力,督办东南种桑织绸一事,到时候若是当真有倭寇来犯,岂不是诸事皆不能办好?”

“因此,臣奏请皇上,当于东南种桑织绸一事上,拟定更为详细的章程,选派专人担负都察之责。三年之期太长,而苏杭两地太广,若无细则,若无专人,事专一人,又如何能做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