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鳞 第40章 像我这么拽的还有十四亿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2:13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李元态度很好,非常配合。

甚至不仅仅是让全城士兵放弃抵抗,还帮百姓宣传起义军的仁德。

在李晋头衔的加持下,临章百姓迅速接纳了他们。

这其实也是李元能够预见的事情。

得益于故老相传的神话,以及无数年来头衔制度的根深蒂固,李晋的头衔在底层民众之间威力相当大。

可以说他只要顶着这个头衔,所过之处,估计会有无数追随者蜂拥而至。

因此李元很清楚自己没必要以卵击石,负隅顽抗,那样做无非就是把临章百姓和士卒带向深渊。

还不如顺水推舟,保全自己以及县里士兵百姓。

因而在李元召集全城百姓士卒讲话后,起义军顺利入城,迅速接管城池,安抚百姓,进入到之前攻破城池后的规章常态。

也即一,张安民榜。二,清查冤情。三,为民做主。四,惩治贪官污吏与坏的地主劣绅。

这套组合拳在之前的各县几乎无往不利。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临章政治清明,百姓少有冤屈,即便开堂审案,也没有人过来告状,反倒有不少人在询问会不会对李元不利。

由于起义军八百元从包括王圭在内,临章县人多达三百余人,亲朋好友众多,因而能迅速融入其中。

得知李晋向来仁德,百姓放心了许多,在起义军的安抚下再次各行各事。

临章县城也没有因为被起义军攻占而兵荒马乱。

城中的守军依旧驻扎在他们自己的军营驻地内,之后会跟着李元离开。

而县衙内,在李元昭告百姓,将临章城交给起义军后,他的奴仆、婢女正在收拾东西。

李晋与他一同走进县衙后厅,厅内木地板放着席子,旁边有香炉,有盆栽,以及小桌案上一把瑶琴。

已经洗了澡,换好衣服的李元从里屋走出来。

就看到他摘下了帽子,头上的头发用束带绑起来,露出两排指甲盖大小的头衔字样。

第一排写着岐州李氏·宣义郎·协正庶尹。

第二排则是一甲英才·临章县令·关外侯。

与同样出身于名门世家,但却只是远房分支的张韨比起来,李元还要多两个职位。

其中宣义郎是文散官,协正庶尹是文勋职,关外侯则是下级爵位,都是正七品左右的级别。

而张韨只有一个从七品下的武勋职,就能看见名门嫡子与门阀远房之间的差距。

想来如果是门阀嫡子的话,搞不好头衔比这些还要多。

李元换上了一身蓝色长袍,外面套了件蓝色大氅,甚至还披了一层薄纱。

腰间悬挂着香囊,整个人走出来都自带一股扑鼻香气。

李晋一脸诧异。

旁边杨云低声对他说道:“这些名门世家子弟常把衣服熏香为礼节,除此之外,还有佩玉、挂剑、戴花、脸上涂禹粉等等。”

“还挺骚包。”

“大王,何为骚包?”

“没什么。”

李晋摆摆手,目光看到李元从侧屋出来。

他迈着极为优雅的步伐,先向李晋的方向拱手弯腰行礼,随后走到上席边坐下轻抚瑶琴。

一个婢女端着一个盘子走出来,盘子上放着一个圆口青铜兽耳壶,四个青铜耳杯。

她将茶杯一一放置在四人桌案上,当着众人的面,用铜壶给他们将耳杯斟满。

李晋低头看了眼,皱起眉头。

那是茶。

问题在于,里头还有姜、葱、橘皮等玩意儿,甚至还有醋酱油等调味品,浓稠得像是一碗罗宋汤。

李元先举起了杯子,说道:“山野之地没有什么好招待,以茶代酒。”

杨云与胡紘对视一眼,也举起茶杯喝了一口。

“好茶,好茶。”

“我第一次喝到这么好喝的茶,莫非来自昆州?”

“不错,是昆州的山茶,为皇室贡品,前些年太皇太后赏了几两给我父亲,被我偷出来了。”

“哈哈哈哈哈哈,明府真是好福气。”

胡紘杨云和李元三人互相吹捧,听得李晋头皮发麻,看着那难以下咽的茶水都觉得有点反胃。

这是人能喝的玩意儿?他们居然还能喝得这么开心?

见李晋没动杯子,李元也没问。

他的身边两侧的侧室书房以及厅外不断有奴仆和婢女来来往往,正在将他竹简、衣服、绢帛等东西搬运到马车上。

李晋坐的位置是在他旁边的席上,看那些人搬运他的东西,便问李元道:“真要走?”

“下走既然已经做不成县令,那自然也该离开。”

李元放下茶杯,低眉顺目道:“何况大王答应下走会安置好县里百姓,下走也没什么好留念的了。”

李晋诧异道:“县令有守土之责,你就不怕朝廷怪罪?”

李元笑了笑没说话。

“哦。”

李晋恍然大悟道:“你是名门子弟嘛,到时候谎称是被我攻下了城池,你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只能逃走,再让你们家族运作一番,搞不好还无过有功。”

李元谦卑笑道:“大王说的是,虽然随我离开的那些士卒会是见证,但我肯定会给他们好处,何况他们也不会得罪名门,只会众口铄金。”

“你对大秦还挺忠心?”

李晋无语道:“我一路走来,你是第一个不想归顺我的官员。就算是那些贪官见了我的头衔,都马上想归顺。”

李元看向厅外道:“我世食秦禄,自当忠心报国。”

“你猜我信?”

李晋嗤笑道:“我可没觉得忠君爱国的想法深入大秦士大夫之心,以我对大秦的了解,若有机会推翻朝廷,自立为帝,九姓十三望应该不会不想抓住这个机会。”

虽然他才来大秦一个多月,可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以及自己的分析,李晋认为大秦的思想观念可能跟他所在的秦汉时期思想观念有所区别。

最主要的是修仙时代的思想一直作为毒瘤延续,以至于上层权贵依旧幻想着长生不老,追求修仙和寿命悠长。

而在思想建设方面,这个世界的商周远不如李晋那边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深厚。

没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没有儒家三纲五常思想,对忠君爱国的念头浮于表面,缺乏有效的思想指导。

再加上九姓十三望等门阀世家宛如诸侯国般存在,皆有自己的巨额财产土地和私人军队,自然就有着跟皇族赵氏分庭抗礼的资格。

以李晋的观察来看,这些年也就是九姓十三望互相牵制。

加上赵氏二百多年来提拔后宫、外戚、名门子弟、宦官、军队以互相抗衡掣肘,各方势力互相忌惮,搞不好大秦赵家还真有可能早就完蛋。

毕竟他可是听说有一段时间赵家皇帝都很短命,二十多岁就死了,或者七八岁夭折的小皇帝有好几个。

如果不是后宫、世家、外戚、宦官和朝中错综复杂的势力交织,呈现严峻的政治斗争,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然后权臣篡位的局面,还真很难说大秦政权能持续这么久。

相比之下,李晋所在的两汉时期跟这边大秦也差不多,势力也非常复杂,但却有时候会出现势力失衡,搞个“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权臣出来。

可即便如此,一旦有权臣出现的时候,也会有忠臣嚷嚷着“我世食汉禄,当忠君报国”,然后刺杀权臣。

譬如单超密谋诛杀梁冀,窦武陈蕃密谋诛杀曹节王甫,何进袁绍密谋诛杀张让赵忠,伍孚刺董卓,董承刘备衣带诏密谋刺杀曹操等等。

反观大秦这边,在价值观上根本没有所谓“世食秦禄,当忠君报国”的思想,因此李元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但李元却并不承认,反倒是有些讳莫如深地说道:“大王不信,那就不信吧。”

“让我猜猜,你是怕株连家族?”

李晋试探性问。

李元依旧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说道:“大王说是,那就是。”

李晋苦笑道:“我这边还是很缺人才,我听闻你在临章做得很好,这次也很识时务。第一次见面你就想用反间计挑拨王圭,也说明你是个很有谋略的人,我既然是上天派来拯救大秦黎民百姓,未来也会成为天下之主,所有人都是这般共识,为什么你不想留在我这里呢?”

李元想了想,环顾四周,此刻厅内搬运东西的奴仆和婢女已经把后厅书房的东西全都搬走,现在正在后院搬他的私人物品。

屋外有卫士站岗,屋子里则只有李晋、胡紘和杨云三人,他于是便说道:“大王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假话怎么说?”

“我不过是一个粗鄙之人,大王既是天命之主,身边肯定不缺人才,我又何必留下?”

“真话呢?”

李晋颇为好奇。

他其实心里有许多猜想,但无法验证。

李元虽不是九姓十三望的顶尖门阀嫡系,可也是二流名门世家子,肯定知道很多东西来帮他验证猜想。

果然。

就听到李元肃然说道:“大王说的也算没错,我离家时贱内已有身孕便没有跟随我长途跋涉,若是投了大王,必牵连宗族以及妻子。除此之外,大王可知,世家权贵,向来不信头衔。”

李晋面色不变,只是说道:“你继续。”

“若是笃信头衔,周王室如何取代大商?大秦赵家又如何取代大周?”

李元侃侃而谈道:“因而在权贵眼中,头衔不过是彰显身份,用来让百姓以其为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禁锢自己的枷锁。所以权贵们一边对底层以头衔明确尊卑,又对上暗中不屑于头衔存在,说到底,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九姓十三望谁不垂涎?他们个个家族皆有私兵,权势已经到了人臣极点,再往上,可不就是帝王宝座了吗?”

这番话,他可以对李晋他们这些反贼说,却不能在大秦朝廷内部说,可也正是如此,才能把这种真话说出来。

然而就在李元以为可以震慑到李晋的时候。

他却发现李晋面色如常,没有一点点不对劲的表情,一时间惊讶道:“大王莫非是不信?”

“不是不信。”

李晋笑道:“只是早就猜到了。”

李元更加惊讶道:“这等事情都能猜到?说实话,即便是在世家权贵当中,这也不是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我也是在名门世家中混迹多年,自己领悟的道理。”

李晋不解道:“这很难猜到吗?正如你所说,如果权贵们真信头衔,以头衔论尊卑的话,也不会有诸侯国反商,再有诸侯国反周,更不会有现在的大秦。说到底这头衔其实跟法律一样,是权贵用来限制和禁锢底层百姓,而不是限制和禁锢自己的东西,难道不是吗?”

李元面色一变道:“若这真是大王自己能猜到的事,大王之智慧,真是颖悟绝伦。兴许我还真有些相信,大王是天命之人,未来能改变这天下大势!”

李晋笑了笑道:“我也这么想。”

其实他自己都觉得这没什么,说白了还是信息差的问题。

当局者迷。

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头衔论尊卑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告诉你头衔的重要性,你自然不会跳出固有思维去想问题。

李元都已经是极为聪明的了,但权贵之间对这种事情也是讳莫如深。

毕竟你觊觎帝王宝座,有野心的事情肯定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讲,自然要隐藏起来。

甚至要比百姓对待自己更加谦卑尊敬地对待赵家皇室,以此表达对赵家真龙天子身份的臣服。

因此在这样一个遮遮掩掩的上流圈子里,李元未掌握家族实权之前,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隐晦地察觉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可见他的智力应该属于顶尖水平。

但还是那句话,当局者迷。

可能这个问题需要在这个时代的顶尖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充足才能想到。

然而李晋是外来者。

除了本身拥有的对他上一世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各种数理化知识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呈现碾压以外,还会有辩证思维和跳出棋局去思考问题的大脑。

我不顺着你们的思路去想问题,那想的东西自然就比你们清澈很多。这是伟人教的辩证法,同时也类似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思路。

所以可能在李元觉得很复杂的问题以及想了许久才能想到的东西,在李晋看来,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便能想明白了。

“看得出来,大王的确很自信。可大王知道吗?这天底下可不是只有赵家一个敌手。”

李元见李晋一直风轻云淡的表情,年轻人还是有些不服气,便说道:“那些门阀世家,以及有野心之人,无不盼着天下大乱,好以此浑水摸鱼。他们不会在意头衔,也不会在意大王是否为天命之人,因而单凭大王的头衔,不一定能成事。”

李晋点点头,随后指着自己脑袋上的字道:“我也知道,但我想问问你,我的头衔天下百姓服吗?”

“服!”

李元想了想道:“但权贵们不会服,赵家皇室也不会服,他们可以带兵来攻打你。”

“那天下百姓加起来,能打过皇室与权贵吗?”

“能,但他们畏惧。”

“如果我的头衔让他们不再畏惧,那我加上这天下百姓,是否能推翻赵氏,消灭了那些权贵?”

李晋面容严肃,已是发出灵魂一般的质问。

李元一愣。

过了许久,他才轻声说道:“大王是想联合天下百姓?我倒是没有想过,自古以来,都是各路诸侯以及各门阀世家,他们才有钱有兵有粮,但与亿万百姓比起来,终究是沧海一粟!”

说着他忽然又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看向李晋的目光终究是变了,惊讶道:“大王之深谋远虑,真是让下走汗颜,敢问大王到底是何方神圣?”

“鄙人,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罢了。”

李晋微微一笑:“而像我这样的,还有十多亿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