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鸣微微蹙眉,沉思良久之后,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断。要将这一重磅消息,连同自己成功攻占北金京城的喜讯,以最快的速度公之于众。
那六十万北金军队,本是北金王朝最后的救命稻草,承载着他们翻盘的所有希望。然而此刻,这仅有的一线生机已然化为泡影,北金彻底丧失了逆转战局的可能。
更何况,段智鸣不仅一举拿下了北金的都城,还将北金皇帝、皇室宗亲以及一众贵族尽皆俘获。
他坚信,一旦这些消息传开,北金的军队势必会士气崩溃,再无抵抗之心。就连北蒙在听闻这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变故后,定会停止对北金的进攻。更为关键的是,此举能让北蒙对东宋心生敬畏,从此不敢再对东宋有丝毫小觑与觊觎之意。
于是,段智鸣亲自执笔撰写布告,命人将其张贴在城内的每一条大街小巷,甚至延伸到城外归降的北金军队军营之中。
随后,他又火速派遣使者,将这一震撼天下的消息向四面八方广泛传播开来。
另外,段智鸣还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消息传出去后,要是有北金军队不信,反而继续负隅顽抗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历史上的抗日战争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很多日本军队不相信这个事实,依然负隅顽抗。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段智鸣让纳兰晟起草了数份投降诏书。
此时的纳兰晟已然陷入绝境,走投无路之下,只得乖乖依照段智鸣的要求,写下了要求所有北金军队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并迅速派人送往各地的北金驻军手中,严令他们向东宋和北蒙投降。
冷冰霜、寒风、陈紫衣三人在得知赵雨山指挥中路军奇迹般的全歼了六十万回援北金京城的敌军时,皆是满脸惊愕,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陈紫衣,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赵雨山竟拥有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兵力悬殊的不利局面下,竟能将六十万北金大军一举歼灭。若是换作她自己统领中路军,恐怕也难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陈紫衣不得不由衷的感慨,东宋有段智鸣这般英明神武的君主,并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不仅变得空前强大,更是成功地铲除了与自己有着深仇大恨、且实力强劲的北金。这仿佛是上天注定的安排,成为了东宋崛起的关键转折点。
北蒙方面在接到段智鸣攻占北金京城,并将北金最后的希望——六十万大军彻底被歼灭的消息后,同样是震惊万分。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东宋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得如此强大。特别是阿拉汗,他曾作为使节出使东宋,对东宋的国力有所了解,知道东宋已然逐渐崛起,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东宋的强大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曾经在北蒙内部,有不少人轻视东宋,甚至暗中向阿拉汗及其父亲建言献策,打算在灭掉北金之后,顺势吞并东宋。
如今,随着东宋歼灭六十万北金军队的消息传来,那些主张轻视东宋的言论瞬间销声匿迹,无人再敢提及。
没过多久,所有北金军队在得知京城沦陷、六十万主力全军覆没,又看到纳兰晟亲手写下的投降诏书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选择向东宋和北蒙投降。
段智鸣见事态的发展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便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北蒙,邀请他们共同商讨灭掉北金后的后续事宜。
其实与北蒙商谈的内容十分简单明了,就是按照双方此前反攻北金前达成的约定,对北金的国土进行划分。
此前的约定清晰明确:谁先占领的土地,就归谁所有,包括土地上的北金百姓也不例外。
因此,这场商谈仅仅持续了短短几天,便顺利的结束了,双方皆大欢喜,未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
商谈结束后,段智鸣颁布旨意,废除北金法律中与东宋法律以及他即将推行的新政策相抵触的法律条文。但对于那些并不冲突的法律条文,他却下令予以保留。
段智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他深知北金与东宋在生活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倘若全盘废除北金的法律,必定会让北金民众感到极度不适应,进而影响到民心的稳定,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暴乱。而保留一部分北金法律条文,则可以让北金民众逐步适应东宋的统治,避免因不熟悉东宋法律而误触法网,从而引发动荡。况且,这些保留下来的法律条文与东宋法律及新政策不但并无冲突,不会损害东宋的利益,有利于东宋管理北金地区。
与此同时,段智鸣还决定任用一些北金官员来协助治理他所占领的北金领土。毕竟有些北金法律条文得以保留,而东宋的官员对此并不熟悉,但原有的北金官员却精通其中门道。留下他们,能够更好的管理这片新征服的土地。而且这些北金官员本身就是当地人,他们更擅长安抚民心,稳定当地局势。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段智鸣开始着手清算那些曾经对东宋民众犯下滔天罪行的北金人。其中,乌延杰首当其冲。
当初乌延杰攻打东宋时,每攻陷东宋一座城池,便大肆屠城,其残暴行径让东宋军民对他恨之入骨。若不清算他的罪行,实在难以平息东宋民众心中的怒火。
然而,此时乌延杰早已逃之夭夭,这让段智鸣无法将他绳之以法,审判他对东宋民众所犯下的种种恶行。
于是,段智鸣果断下达了格杀令,宣告无论任何人,只要发现乌延杰,并将其击杀,便可获得黄金万两的丰厚奖赏。同时,对于提供有关乌延杰行踪真实线索的人,也将给予白银五千两作为奖励。
此外,段智鸣还通过张贴布告的方式,向所有北金人说明了自己诛杀乌延杰的原因,让他们明白这是出于正义之举,因为乌延杰的罪行实在太过严重,不得不除。
在处置其他北金皇室成员以及贵族时,段智鸣深知不能过度杀戮,否则必然会引起刚刚归降的北金皇室、大臣、贵族和民众的极度恐慌,这对统治攻占的北金领土极为不利。因此,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对于那些像乌延杰一样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的人,绝不姑息,一律处死;而对于其他人,最重的惩罚也只是死缓,至于他们能否保住性命,就看他们是否愿意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并进行弥补。当然,对于这些人的家属,段智鸣并未为难他们,只是没收了大部分家产,充入东宋国库。至于那些罪行相对较轻的北金人,则被要求向东宋国库捐赠一半家产,以此作为对他们过去错误的惩罚。
至于纳兰晟,段智鸣并未为难他,而是封他为北金王,让他和其他北金皇室成员一同居住在北金的某个地区内,负责当地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安抚刚刚归降的北金军队、官员和民众。
毕竟他曾经是北金的皇帝,只要他还活着,就能让那些北金人相信,东宋不会对他们进行无端的屠杀,从而稳定局势。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陈紫衣表示完全赞同。她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佳的选择了。至少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免遭一死。
灭掉北金的各项后续事宜处理完毕后,段智鸣率领冷冰霜、寒风、陈紫衣、蔡勇、赵雨山等人,以及随他出征的军队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回东宋京城的征程。
在返回途中,由于灭掉北金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东宋大地,段智鸣一行人刚进入东宋境内,便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人们欢呼雀跃,高喊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英明神武……”
听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美与欢呼声,不仅是段智鸣感到无比欣慰,就连随行的冷冰霜、寒风等人以及出征的军队将士也都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知道,段智鸣为东宋灭掉了宿敌北金,洗刷了百年国耻。在他们心中,段智鸣无疑是东宋最伟大的皇帝,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而在东宋京城这边,得知段智鸣等人即将凯旋的消息后,林雪晶、卫灵、赵雨露、太后、段玲珑、段风云等皇室成员以及文武大臣们早已齐聚城外,准备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段智鸣带着众人来到城门口时,林雪晶、卫灵、赵雨露、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们纷纷跪地行礼,向段智鸣行最高礼仪,并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家快快请起!”段智鸣连忙翻身下马,双手抬起,大声说道。
“谢皇上。”众人齐声应道。
待众人起身后,太后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说道:“皇上,恭喜您终于灭掉了北金,洗刷了东宋百年来的国耻啊!”
段智鸣谦逊的回应道:“母后过奖了!灭掉北金并非朕一人之功,全靠众将士浴血奋战,还有惠妃、华妃以及陈将军等人的共同努力;是大家齐心协力才取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太后听后轻轻叹了口气,轻松的说道:“如今北金已灭,东宋再无此心腹大患,我们和所有东宋人都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正是如此,母后;从北金灭亡的那一刻起,所有东宋人都能安稳入睡,再无后顾之忧。”段智鸣顺着太后的话说道。
“皇上,灭掉北金、洗刷百年国耻乃是大喜之事;依哀家之见,不如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好好庆祝一番如何?”太后提议道。
“母后所言极是!朕亦有此意;宴会就定在明晚举行吧!”段智鸣欣然同意。
“甚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太后满意的点点头。
……
第二天晚上,盛大的庆祝宴会正式开始。
林雪晶、卫灵等后宫妃嫔、太后、段玲珑、段风云以及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参与灭掉北金的将领们皆盛装出席。
不过此次宴会,段智鸣并未邀请陈紫衣参加。毕竟她是北金公主,而宴会的主题又是庆祝灭掉北金。虽说她因父亲的伤害早已与北金恩断义绝,但终究对故国有些许情感。段智鸣担心让她参加宴会会触动她的伤心事,这才没有邀请她。
宴会开始才一会儿,段智鸣突然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声音响彻全场:“各位,今日宴会不仅是为了庆祝我军成功灭掉北金这一丰功伟绩,朕还有两件重要之事要向大家宣布;第一件事便是——女子军队的将军陈紫衣及其麾下副将巫云的身份,她们并非我东宋子民,实则来自北金;陈紫衣乃北金公主,而巫云则是她在北金时期带兵打仗时的得力助手乌日娜。”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参加宴会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除了刘玄和徐德之外,其余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随即议论纷纷起来。他们做梦也没想到,陈紫衣竟然是北金公主。尤其是林雪晶、卫灵、赵雨露、寒风以及太后和段玲珑等人,更是震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女子军队的将领们更是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她们实在无法想象,一直与她们并肩作战、情同姐妹的陈紫衣竟然是敌国的公主。
其实最受震动的当属张太妃、段海山、段新河母子三人。他们压根没想过陈紫衣会有如此身份背景。回想起之前对她所做的事情,此刻心中满是惊恐不安,生怕遭到报复。
“朕明白,北金与我东宋向来势同水火;但如今北金已灭,对于那些愿意真心归顺我东宋的北金皇室、贵族和官员们,朕认为不必赶尽杀绝;此次能够顺利灭掉北金,陈紫衣功不可没;若没有她,恐怕我们还无法如此轻易的达成目标,因此朕希望大家不要对她有偏见和仇恨。”段智鸣继续说道。
听了段智鸣的解释后,宴会上的人们开始冷静思考起来。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自从陈紫衣担任女子军队将军以来,她为东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屡建奇功。而且还帮助东宋,彻底灭掉了东宋。不管她以前是什么身份,又做过什么对东宋不利的事情,也都该烟消云散了吧!
这时一位大臣起身疑惑的问道:“皇上,恕臣斗胆一问,既然陈紫衣贵为北金公主,为何要投诚我东宋,而且还帮助我们攻打自己的国家呢?”
段智鸣见有人提出疑问,便将纳兰晟为了分化离间东宋与北蒙联盟,而将陈紫衣灌醉后送入北蒙太子阿拉汗寝帐,以图拉拢等一系列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叙述了一遍。
众人听完后,无不露出同情之色,他们彻底明白了陈紫衣投诚东宋的原因,同时也为她曾经遭受的痛苦经历感到心痛不已。尤其是林雪晶和赵雨露,以及女子军队的将领们。
见众人对陈紫衣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没有了之前的敌意和质疑,段智鸣趁热打铁道:“接下来朕要宣布第二件事便是——朕决定纳陈紫衣为妃。”
话音刚落,整个宴会厅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除了冷冰霜之外,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得呆若木鸡,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
过了片刻,太后率先回过神来,严肃的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虽然陈紫衣已经归顺我东宋,并且助我们灭掉了北金,但她毕竟是敌国公主,若皇上纳她为妃,恐怕会引起民怨,不利于安定团结啊!”
就在此时,冷冰霜突然站了出来朗声道:“母后此言差矣!陈紫衣虽然是北金公主,过去或许做过一些对不起我们东宋的事情,但现在她已经投诚,并且为灭掉北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她,我们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就凭这一点,儿臣相信东宋百姓绝不会因为她的过去,而反对皇上纳她为妃的决定。”
冷冰霜说完后,林雪晶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妹妹。她没想到自己的妹妹竟会在太后面前如此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公然支持段智鸣的决定。
不过此刻,林雪晶也不敢轻易表态。毕竟段智鸣和太后在这个问题上意见相左,稍有不慎便会得罪其中一方,后果不堪设想。但她内心深处,其实是站在妹妹这边,支持段智鸣纳陈紫衣为妃的决定的。
“惠妃所言有理,但朕之所以想要纳陈紫衣为妃,不仅仅因为她在灭掉北金这件事上的突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朕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并且在征战过程中,我们二人已然互生情愫;再者,正因为她是北金公主,朕才更要纳她为妃;因为朕灭掉北金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一个威胁,更是为了收服人心,让北金的百姓、大臣、皇室成员,以及贵族们心甘情愿的归顺我东宋,让东宋变的强大;母后试想一下,如果连他们都能感受到朕的诚意,从而真心归附,那么我们东宋的未来是不是更加繁荣昌盛呢?”段智鸣语重心长的说道。
太后听完段智鸣这番话后,仔细思索了一番,觉得确实有道理。没错,让段智鸣纳陈紫衣为妃,确实有助于安抚北金人心稳定刚刚归顺的地区,这对于东宋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皇上和惠妃说得都很有道理,哀家方才考虑不周全,既然这样,哀家便不再反对这件事了。”太后最终改变了态度,表示支持段智鸣纳陈紫衣为妃的决定。
见太后不再反对,段智鸣转向林雪晶、卫灵等嫔妃温和的问道:“你们呢?对此有异议吗?”
林雪晶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然后异口同声道:“臣妾没有异议。”
段智鸣看向在场的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问道:“各位爱卿,你们也没有异议吗?”
“臣等没有异议。”众人纷纷响应表示支持。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