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谍战 第140章 汪伪快完了

作者:可大可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6:00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汪卫海的病情,是汪伪政府的一级机密。

汪精卫1935年11月1日被刺后,留在背脊里的子弹头的铅毒已渗入骨髓。每天刮风下雨天,都会折磨他。

半年前,汪卫海就到了日本治病,日本南方陆军医院为其取出子弹,但因此而使两腿产生多发性骨髓肿。

第二日,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为其手术后,不几天病情日趋严重。

原本他想手术后就回国,结果只能一直在日本接受治疗。

前几天他风寒入骨,全身发烧。

这些信息,一般人当然接触不到,但冯实复不仅提前就知道了,而且,他还有周海这条线。

汪卫海的病情,其他人可能不知道,但周海绝对是第一知情人。

这次汪卫海去日本后,恐怕回来时,已经不是活人了。

冯实复让钱阳春通知上级,也是让我党做好准备,一旦汪卫海真的死了,汪伪政府就会分崩离析,到时候,距离汪伪政府登台,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而我党知道汪卫海病情恶化后,马上可以实施一系列的行动,比如提前策反伪军,以及伪政府的官员。

关于汪卫海可能会病逝的消息,传到新四军后,各个部队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很多人都觉得,一旦汪卫海死了,汪伪政府就会登台,而他所建立的和平建国军,也会分崩离析。

日军没有了伪军的配合,再想跟国军和新四军作战,他们恐怕连决战的部队都不够。

毕竟,汪伪政府差不多有200万的部队,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日军在华的数量。

虽然新四军各个师都在激烈讨论,但新六师讨论的话,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卷烟厂的利润。

高仕融在师部碰到供给部长韩葆国,打趣道:“韩部长,这个月要上缴军部多少钱?”

“这个月多点,70万吧。”

每次上缴利润,都是他最兴奋地时刻。

高仕融惊呼道:“70万?这卷烟厂的利润,比印钞厂还高啊。我听说,华北大旱,师部准备捐款1000万?”

韩葆国微笑着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有能力,当然就得多捐一点。别的部队,想多捐,也没钱捐啊。”

他的语气非常自得,能给灾区捐款,那是天大的荣幸。别的部队,想捐款,也没这个实力。

高仕融说道:“我的妈啊,真想看看,1000万摆在面前,会不会像座山似的。”

“这件事,说到底还得感谢上海地下党的同志。我跟你说,军部的首长,每次都会表扬新六师卷烟厂。”

“我过几天就要去上海,到时候会跟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见一面。”

韩葆国说道:“那你一定要向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转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高仕融说道:“这没问题,上海地下党的同志神通广大,如果部队还缺什么,也可以告诉他们。”

***

钱阳春到冯实复的办公室,压低声音,兴奋地说道:“实复,上级要求我们组建一支地下军,随时准备武装夺取上海。”

“上海是大型城市,远东的巴黎,我党没有解放和管理超大城市的经验,而且上海易攻难守,夺取上海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钱阳春不满地说:“这可是上级的决定,中央好像也是这个意见,你居然说不明智?冯实复,你是不是在特工总部待久了,变成了真正的特务?”

冯实复沉吟道:“这样吧,我们可以先准备,同时,也向上级反映我们的意见。”

这个问题,直到日本投降,中央才做出最后决定。

武装夺取上海,确实是明智之举。

要知道,夺取上海容易,管理好上海就难了。

解放战争时,我军打下南京,都没有马上解放上海。

当时对上海只是围而不打,如果打下来,那光是每天的粮食供应,我军就做不到。

而且,我军解放上海后,确实需要面临很多问题。我军没有管理大城市的经验,贸然占领上海,目前是百害而无一利。

钱阳春满意地点了点头:“这还差不多。”

冯实复沉吟道:“我这不是屈服,而是变通。我们的任务,只是给地下军准备武器和物资,但是,作为地下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准备长期潜伏。”

日军没多久猖狂了,接下来,要面对国军回归。

到时候,他这个军统局直属情报员,就要从地下到公开。

他现在掌握着特工总部,以后,军统上海区,以及后面的保密局,都得有自己的人员。

想要全面掌控保密局,就得有自己的亲信,越多越好。

“你准备怎么做呢?”

冯实复说道:“任何时候都不要大意,我这里有一份名单,你帮我暗中盯着他们。如果可用,就要拉拢过来。另外,我们要在特工总部,建立自己的党小组,甚至是党支部。”

他考虑的都是几年后才会出现的问题,提前规划,才不会临时出错。

钱阳春接过冯实复的名单看了看,都是特工总部的一些平常还算有良心,也有一定爱国心的人。

我党的统战原则,就是要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把敌人变得少少的。

只有朋友多了,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

钱阳春正要说话的时候,冯实复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他抓起来就说道:

“我是冯实复,什么……,真的吗?确定了吗?这么说……,是真的。”

冯实复把电话挂断了,钱阳春马上凑了过来,问道:

“出什么事了?”

“汪卫海死了。”

“汪卫海死了?”

“对。”

就在昨天,汪卫海并发肺炎,病情恶化,下午4时20分,一命呜呼,死于多发性骨髓肿症,时年62岁。

“我们要怎么准备?”

“告诉所有人,严加警戒,防止有人搞事。我得亲自去趟南京,既是为了打探消息,也是为了迎接汪卫海的遗体。”

“我马上告诉黄老板。”

汪卫海作为汪伪政府的支柱,他的死亡,意味着汪伪政府已经结束。接下来,无论谁接替汪卫海的职务,都不可能再让汪伪政府运转下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