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冥河大道 第26章 春秋结束,战国争霸!

作者:作家仙尊叶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9:17:5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冥河体内本源世界,东士王朝的权威如同夕阳余晖,虽仍保有天下共主的虚名,实则政令早已不出王畿洛邑。历史进入了被称为“列国争霸”的剧烈动荡时期。数百个大小诸侯国在无尽的兼并、联盟、背叛与战争中激烈角逐,弱肉强食,大浪淘沙。

经过长达数万年的混战与力量整合,无数小国被吞并,强大的卿大夫家族瓜分公室,最终,在中原及周边广袤的土地上,七个最强大的国家脱颖而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战略均势,史称“战国七雄”。这七国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图强,中央集权程度大大提高,战争规模与惨烈程度也远超前代。

七雄并立,格局如下:

1.张国(位于西部):

·地理:地处西陲,据有渭河流域肥沃的“天府之国”,周边有函谷关、崤山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被称为“四塞之国”。

·变革:经历了最为彻底和成功的“张变法”。变法核心为“法治”、“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重农抑商,编制户籍,推行县制,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变法后,张国国力迅猛增强,军队战斗力冠绝天下,被称为“虎狼之师”。

·风气:民风彪悍,崇尚实用,国家机器高效而冷酷,具有极强的扩张野心。

2.齐国(位于东方,临海):

·地理:占据东方富庶之地,鱼盐之利甲于天下,商业发达,临淄城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优势:经济实力雄厚,文化繁荣(毗邻张子故乡,儒学影响深)。曾任用邹忌等进行改革,国力强盛。但其后期君王多平庸,贵族势力较强。

·特点:常利用雄厚财力以外交手段(“远交近攻”中的远交对象)制衡诸国。

3.楚国(位于南方):

·地理:地域最广阔,囊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山河纵横,物产丰富。

·文化:被视为“蛮夷”,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诸夏不同。民风炽烈,神秘色彩浓厚。

·实力:曾为霸主,实力雄厚,但贵族(昭、屈、景等氏)势力强大,内部整合不如张国彻底,有时显得大而不强。

4.燕国(位于北方):

·地理:地处北疆,与北方游牧部族接壤,常年面临边患。

·特点:国力在七雄中相对较弱,但民风坚韧。曾有名君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一度强盛,报复齐国。但其地理位置偏北,在中原争霸中常常不是主角。

5.赵国(位于北方):

·地理:地处中原北部,北接匈奴,东临齐燕,南拒张国,西抗魏韩,四战之地。

·军事: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学习游牧民族长处,建立强大骑兵,军事实力大增,是中原各国中唯一能在军事上与张国短暂抗衡的国家。

·命运:长平之战惨败于张国,元气大伤,是张国东进的最大障碍之一。

6.魏国(位于中原腹地):

·地理:地处中原核心,四通八达,也是四战之地。

·早期强盛:战国初期最先由李悝变法而强大,称霸万年。拥有令天下忌惮的“魏武卒”重装步兵。

·后期衰落:因地处中心,连年征战,消耗巨大,又因战略失误(如未能留住卫鞅、孙膑等人才),逐渐衰落,土地被不断蚕食。

7.韩国(位于中原):

·地理:被强国包围,生存空间狭小。

·特点:国力最弱,但手工业发达,尤以铸造锋利兵器闻名(“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其策略主要是依附大国(如魏、楚、张国)以求存,是“连横”与“合纵”争夺的重要对象。

这七个万乘之国,各自拥兵数十万,彼此间时而合纵(南北联合抗张),时而连横(张国与东方某国联合破纵),展开了更加宏大而残酷的博弈。战争不再仅仅是贵族车战的较量,而是动员举国之力、步骑配合的总体战,攻城掠地,动辄斩首数万乃至数十万。

冥河于世界本源中,静观这风云激荡的乱世。他能看到,人道气运在杀伐与动荡中剧烈消耗,却又在变革与求生中迸发出惊人的活力。那张国推行的严苛法治与耕战体系,虽看似无情,却代表了另一种高效的社会组织模式,正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重塑着内世界的秩序格局。

“合纵连横,弱肉强食。这张国之法,倒是有趣,近乎于‘道’之无情运行了。”冥河并未干预,对他而言,这只是内世界人道文明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是统一前夜的阵痛。

七雄并立的格局,为最终的大一统,拉开了最后的序幕。而这场席卷天下的风暴中心,无疑指向了西方那个锐意进取、法度森严的——张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