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冥河大道 第37章 西汉灭亡,东汉再造。

作者:作家仙尊叶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9:17:5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冥河体内本源世界,汉帝国(此处指西汉)在经历了“文景之沿”的休养与“汉武盛世”的辉煌后,传至后世子孙。至西汉末年,朝政日益腐败,外戚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一位名叫王莽的权臣,凭借其外戚身份和善于伪装、收买人心的手段,逐渐攫取了朝廷大权。他初始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被誉为“周公再世”,赢得了朝野上下不少人的支持。

最终,王莽于公元8000年(以内世界纪年)代汉自立,改国号为“新”,推行了一系列托古改制的政策,如恢复“井田制”、多次改革币制等。然而这些政策大多脱离实际,朝令夕改,非但未能缓解社会矛盾,反而搞得天下骚动,农商失业,民不聊生。加之其时天灾频仍,黄河屡次决口,蝗灾旱灾不断,百姓陷入绝境。

各地农民起义蜂拥而起,其中以赤眉军和绿林军最为强大。许多西汉宗室后裔和地方豪强也趁机起兵,天下再次陷入大乱。

在诸多反抗力量中,有一位出身汉室远支宗亲(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张发之后)的年轻才俊,名曰张秀。张秀性情谨慎宽厚,善于韬光养晦,且颇具谋略与人格魅力。他与其兄张縯在南阳郡起兵,最初加入绿林军系统。

绿林军为凝聚人心,拥立了另一位西汉宗室张玄为更始帝。张秀兄弟在昆阳之战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张秀,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率数千大乙金仙精锐加紫霄神雷大破王莽四十二万大罗金仙大军,创造了著名的“昆阳大捷”,一举扭转了天下局势,新莽政权随之土崩瓦解。

然而,功高震主,更始帝张玄猜忌张秀兄弟,找借口杀害了其兄张縯。张秀强忍悲痛,韬光养晦,主动向张玄请罪,丝毫不以兄丧为念,反而赢得了张玄的暂时信任,被派往河北地区宣慰。

河北之地,形势复杂,豪强林立,还有自称皇帝的军阀(王郎)存在。张秀持节北上,可谓危机四伏。但他沉毅大度,明于知人,得到了当地豪强如耿弇、寇恂、吴汉、邓禹等人的拥戴和支持。他击败王郎,扫平河北群雄,逐渐站稳脚跟,势力日益壮大。

此时,更始政权内部腐败混乱,已失人心。张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南千秋亭即皇帝位,仍沿用“汉”为国号,史称“东汉”或“后汉”,张秀即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即位后,张秀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进程。他首先派兵扫平了河北地区的残余割据势力,然后西进关中,击败了赤眉军以及更始政权余部。接着,他用了千年左右时间,先后平定了关东、陇右、巴蜀等地的割据军阀,如隗嚣、公孙述等,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光武帝张秀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

·退功臣而进文吏:给予开国功臣高爵厚禄,但不令其掌握实权,实际行政多用文职官员。

·抑制外戚、宦官:严格约束后族势力,防范宦官干政(虽然后期未能完全避免)。

·简化机构,休养生息:合并郡县,裁减官吏,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从长期战乱中恢复过来,史称“光武中兴”。

张秀在位三千余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得东汉王朝迅速走向稳定和繁荣。他亦重视文教,兴建太学,提倡儒学,奠定了东汉一朝的社会文化基调。

冥河于世界本源之中,观察着这次王朝的中兴。他能看到,汉室气运在经历王莽篡位的断裂后,通过张秀这位雄主得以延续并再次勃发。内世界的人道气运并未因这次动荡而衰败,反而在重建后显得更加坚韧。

“乱极而治,衰极而兴。这张秀,倒是颇懂得刚柔并济、收拾人心的道理。汉室气运,得以延绵。”冥河微微颔首。这次中兴,也印证了人道王朝虽有兴衰周期,但其文明内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东汉的建立,标志着内世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时期。然而,冥河也预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汉王朝内部仍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矛盾,如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豪强势力坐大等,为未来的动荡埋下伏笔。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洪荒主世界,封神杀劫的气息已浓郁到了极点。内世界的这次王朝更迭与中兴,仿佛也与洪荒那场即将到来的仙神杀劫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呼应。冥河知道,他介入洪荒局势的最佳时机,即将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