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鳞 第24章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7:33:1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灾民们还没饿到要闹造反的时候。

他们还有最后一条退路。

举家搬迁,带着仅剩的一点口粮,逃到别的地方。

这种事情不止是在大秦,李晋曾经所在的世界,如此例子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就是闯关东。

十九世纪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北等地连年灾荒,百姓活不下去。

于是有人造反,如捻军就发源于山东河南地区。

但也有人逃荒。

大量移民从山东逃进了东北地区,许多后世东北人祖上都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就是在那个时期过去。

因此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除非万不得已,已经到了没有任何退路的时候。

否则让他们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相当不容易。

李晋自然知道这一点。

所以他从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施粥这点小恩小惠上。

也没有对灾民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他们即便逃荒也是九死一生,不如跟着他造反。

说这些是没用的。

真正有用的东西,就在自己的头顶。

李晋善于学习,也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既然大秦人迷信天命,那就把它发挥到极点。

显然。

他的办法奏效了。

当李晋头上的字显露在世间的时候。

许多人都开始动摇。

即便是临街铺面布店里,掌柜的店小二外甥,也心动地说道:“舅舅,俺也想跟着去。”

“你去做甚,你家就你一个,去了若死在战场上,你家不就断了香火?”

掌柜的呵斥道。

外甥说道:“可大王乃是天命之主,上天赐予他要当皇帝,跟着他未来必定是王侯将相呀,跟着他,咱们家以后也能出贵人了。”

掌柜蠕动了一下嘴巴,想到身边就只有外甥,还是小声道:“即便是天命,可谁又说得准呢?”

外甥睁大了眼睛,大声说道:“舅舅,你不信天命?会遭天谴的!”

掌柜也吓了一跳,连忙捂住他的嘴道:“嚷嚷什么,谁不信天命了,我的意思是再是天定的皇帝,那也是要经历磨难的,你不曾听闻传说天帝要历经十二亿劫数?他是天定的帝王,他遇了劫数不会死,那都是由你们去挡灾,你去了万一死了怎么办?”

“原来如此。”

外甥挠挠头:“可舅舅不想家中出贵人?”

“自然是想的。”

“既然想,为何我去不得?”

“再想也不得你去,怕断了你家香火呀。”

“那怎么办?无人可去了。”

“倒也不是。”

“咱们家谁去啊?阿五弟弟?他不是才十六岁?”

“你得给你家传宗接代去不得,你弟年岁还小,也确实去不得。”

掌柜的捏了捏老寒腿,然后叉腰说道:“汝舅我就不一样了,虽已过了五十,但还是有膀子力气。”

外甥:“.......”

合着您老是打算自己当家里贵人是吧?

而同样的情况在城里到处都在发生。

不少哪怕不是灾民,只是普通县城居民,看到李晋头上的那八个字的时候,原本毫无反念,现在脑子里居然都有了跟着李晋打江山的念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可以使一个原本脆弱的人爆发出强大的潜能,也能让一个曾经循规蹈矩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打破自己的底线。

因为天命在大秦世界过于迷信,导致许多人看到李晋的头衔,就几乎本能确定他未来肯定要当皇帝。

那么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大秦未来必定会被消灭,新的王朝即将建立这种想法。

就好像一大堆现代人穿越到东汉去。

你要说让我跟着去曹操屠城,这帮现代人估计没一个人愿意去。

但你要说让我跟着刘备一起匡扶汉室,让我跟着诸葛丞相一起六出祁山,那我高低得去帮帮场子。

这就是汉末第一魅魔的魅力。

李晋现在就变成了大秦第一魅魔。

头上的八个字一显露出来。

不开玩笑的说,可能县里那些地主豪强们如果没死,都可能会愿意嫁他女儿,把粮食财产拿出来给他打江山。

这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给他带来的巨大便利。

因此杨云振臂一呼,下方从者如云。

高台上杨云喊道:“愿意跟着大王成就大业的,在衙门口报名,不愿意的也不勉强,未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自是有人悔断了肠子。但丑话也说在前头,大王虽是天命之主,带尔等富贵荣华,可打仗总有人死,大王不会亏待了战死的兄弟,必保战死兄弟家人无忧。可临阵退缩做了逃兵,那就不配为大王躯前卒,不仅不能富贵,也不会惠及家人,尔等想好了是否有这胆气再说!”

一番话语虽劝退了一些胆子小的人,可愿意来报名者依旧不计其数。

衙门口挤满了来报名入伍者。

以至于城内一些富户不无艳羡地说道:“真是河滩的石头滚上坡——天下奇闻呀,平日里朝廷想征兵都难,现在不仅那么多,还是争抢着去当反贼。”

“若不是我不想上战场拼命,我都想去了。这可是上天钦定的皇帝,世间第二条真龙,以后会推翻大秦的圣人,眼下趁着他还未起势跟着,将来那必定是元老,九姓十三望不过如此。”

“笑话,人家搞不好晚些时候会杀我们祭旗了。没看到连县里豪族大姓都被杀了吗?现在投奔过去,人家未必肯要咱们。”

“难说,何况我等都是有家有业之人,那人想做皇帝,还不知道多久的事,你们就想着现在抛家舍业,跟着他去造反?难道就不怕死在半路上?到时候可什么都没了。”

“这倒也是,朝廷听闻他出现,必然会举全国之力而攻之,到时候他作为天命之人,必然不会死,可我等跟随他的人,搞不好十死无生。”

诸多城中富户有的相聚在一起的,纷纷讨论着这个话题。

天命加持下他们不怀疑李晋是未来的皇帝。

但作为富户,肯定是有见识,知道即便他未来真成了皇帝,那也是未来的事情。

至于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的事情,谁又清楚?

所以哪怕明知道现在跟了李晋,未来可能会飞黄腾达,却也少有这样的富户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流民们倒是不在乎了。

反正他们的退路也不多,即便逃荒出去也是九死一生,还不如跟着李晋这个未来一定能成为皇帝的真龙天子放手一搏。

因而在一阵阵的喧闹当中,衙门口的报名处排起了长龙,几乎绝大多数流民都愿意加入李晋的队伍。

李晋长松了一口气,幸好自己的头衔管用,不然就只能用武力去裹挟流民了。

杨云说完话,与李晋胡紘一起下了高台。

远处有不少流民向着他这边拥挤,似乎是在追星一样高呼着“大王!”“大王!”,很多人都热泪盈眶,让李晋都有些顶不住。

身边何泰等人立即围拢,卫士们把人群挡在了外头,让李晋他们得以顺利回到了县衙当中。

回到了县衙,李晋立即说道:“事已经成功了一半,仲飞。”

“大王。”

杨云应了一声。

“你对县城熟悉,让王圭他们跟着你,将城内平日里向来欺男霸女的人抓起来,是杀掉还是怎么样,你自己处置。”

“好。”

“把他们的家抄了,若是平日比较良善的,你就派人去告知一声,让他们别出门即可。”

“是。”

“另外再写安民告示,告知我们只是奉天命诛暴秦,只杀贪官污吏和恶豪劣绅,不会动无辜百姓一根汗毛,也不会劫掠百姓。”

“明白!”

“怎么感觉我每说一句,你都能找不同的词回一句呀?”

李晋好奇地回过头看着杨云。

杨云笑着拱手道:“大王之令井井有条,令人拨云见日云开雾散,臣自然只能这般应答,方才显得臣没那么愚笨。”

“那你还找得到别的词?”

“有的,大王,有的。”

“比如说。”

“也得大王下命令才行。”

“那你再带人把县令和诸多豪强的尸首扔在大街上,把抓起来的恶官吏当街审判。”

“了然。”

“把城里的恶豪劣绅也抓起来公审,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恶人,也不要伤害任何一个无辜者。”

“唯。”

“.......”

李晋说道:“我要是再说一句,你下一个是不是诺?”

“那可不敢。”

杨云忙道:“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乃尊上当唯,速而礼恭。若是答诺,岂不是有怠慢尊上之意?”

“好吧。”

李晋听他那扯文言文,反正能听懂一些,但基本也就明白个诺有怠慢的意思,估计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回应,便说道:“你去吧。”

“那臣去了。”

杨云拱拱手,转身向衙门外而去。

李晋则与胡紘到了衙门偏厅。

何泰之前派人去了解过杨云在县里的风评。

跟张韨那厮草菅人命不同。

虽然杨云没法阻止张韨胡作非为,但他本人还是比较尽忠职守,不贪污也不枉法,平日里县里大大小小事务也都是他处置,颇为公道。

因此现在可以确定,杨云是可以信任的人。恰好他对江安县很熟悉,自然就可以按照他们的计划行事。

也既最早确定的杀贪官污吏,安抚地方百姓,博取起义军的好名声。

相信等他们走后,江安这片地方,对他们有好感的人不在少数,名望也会迅速传播出去,帮助起义军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进入偏厅内,胡紘有些酸溜溜地说道:“杨县丞杀了县令而投大王,想来以后军中无不钦佩他的果决了。”

“文冕也不必挂怀,你是元从中的元从,自是功勋在侧,何必纠结于此。”

李晋说道:“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处理县城事宜,之后立即行动,你现在去衙门口,将新召的士卒们全都组织起来,由老卒带新卒,赶紧编入队伍。”

“是。”

胡紘得了差事,好歹觉得自己有用处,就立即出去了。

看到他们离开的背影,李晋感叹能用的人太少。

与何泰王圭他们语言不通,即便是杨云跟胡紘也只能做到勉强交流。

再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

还是得尽快学会这个世界的语言,方便与大家沟通才可以。

很快。

杨云奉李晋的命令,把张韨和诸多豪强家主族长的尸体拖出来,扔在大马路上,用海螺大声宣读他们的罪证,以引起公愤。

之后又公审县衙一批向来为虎作伥的吏员、衙役,罪责重的杀掉,罪责轻一些的便给脸上刻字。

一时间城中百姓拍手称快。

古代苛政猛如虎,又遇到张韨这样贪婪成性的县令,一般的富户都可能顶不住他的索贿和暴行,更别说普通百姓。

城内居民,许多手工业从事着被吏员、衙役们敲诈、欺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如今李晋的做法,自然是让大家心满意足。

大部分城内居民,即便没有想参与起义活动,对于起义军的风评也是好了起来,纷纷称赞李晋是上天派下来主持人间公道的真龙天子,对他也更加信服。

而趁着风评迅速变好,杨云再加把劲,带着二百多士卒开始挨家挨户上门送温暖。

他把那些恶豪劣绅从家里揪出来,同样大声宣读他们的罪状,罪责重的杀掉,罪责轻一些的便给脸上刻字。

虽然引起了一阵骚乱。

一些恶豪劣绅自知肯定会被抓住,于是反抗,迅速被格杀。

可对于城内大部分底层百姓来说,起义军的行为他们并不反感,自然也就不会造成大规模反抗起义军行动的事情。

于是乎在李晋特意挑起对立的情况下,一小搓罪有应得的人,很快就伏法,顺便也查抄了他们的家财。

一个下午的时间过去。

四个城门紧闭。

城中却陷入诡异般的寂静,秩序并没有被打破,反而依旧得到了延续。

家家户户除了杨云在带人查抄有罪行的富户劣绅以外,城中绝大多数百姓,都老老实实地躲在家中。

甚至城中普通人家,李晋还令杨云派人送去粮食,以防止城内的粮铺被起义军光顾后,城里没有粮食,导致百姓有钱也买不到粮的事情发生。

说到底还是秦汉时期的县城规模太小,跟李晋那边世界的一个小镇差不多,八百人有武器的人控制城门,想要维持秩序并不困难。

何况城里居民经过这一系列事情并不反对起义军的行为,造成了绝大多数百姓配合,流民愿意参与他们的和谐场面。

要是李晋采取的策略不对,比如直接进攻县城,那么搞不好都有可能发生城中居民帮忙守城的情况。

所以马谡说的好。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即便马谡是反面教材,也不妨碍他说的是对的。

“大王,一个下午,我们就有五百三十四人愿意参与我们。”

到傍晚时分,胡紘已经把所有招募士卒的事情处理完,找到李晋,将情况汇报给了他。

衙门口放了四口大锅,大家领完了粥,吃饱喝足后,一窝蜂就涌到了征兵处。

李晋纳闷道:“只有五百人吗?我看街上得有两三千人吧。”

胡紘说道:“多是拖家带口,青壮实际上只有六七百人,几乎大部分都愿意参加,少部分也发了些粮食给他们让他们自谋生路去了。”

“嗯。”

李晋点点头道:“很好,让王圭他们过来一趟。”

胡紘纳闷道:“怎么了大王?”

“该下乡了。”

李晋意味深长地道:“他们的首领都杀了,那么多庄园还在,不攻破岂不是可惜?何况真正的人手并非在县城,而是在乡下。”

胡紘拱手道:“臣明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