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消息太闭塞了。
李晋把城门一封锁,只进不出,什么消息也传不出去。
至于攻打庄园后剩下的活口,佃农们全都躲回家里,谁闲着没事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传播消息?
逃跑的庄园部曲、打手、奴仆也差不多,被起义军追杀得抱头鼠窜,逃都来不及,也没资格和能力跑到别的庄园去通报信息。
结果就是两天时间,江安各地依旧风平浪静。家主族长都死完了,各地庄园还是跟原来一样,没有任何消息反馈。
除了离得偏远的地方一些庄园主家正在跳着脚,发现自家佃户偷偷跑了不少,急得到处派部曲抓人以外。
乡下地方就这样。
交通和通讯落后的年代,可能在县里发生的事情,要好几天乃至半个月才传到乡下去。
李晋起床后继续出发,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一家一家地清剿。
先处理江安县北面的地主豪强们。
因为北面是平原区,道路好走一点,消息可能流传得快。如果不尽快处理的话,搞不好会有豪强防备,或者派人通知郡里。
而南面虽然也有一定平原,但更多的是起伏不定的丘陵和山区,道路崎岖难行,许多乡镇隐藏在那种海拔百来米或几十米高的连绵山丘里,消息传递速度慢,倒无需担心。
制定计划后,李晋他们行动迅速。
这次不缴获粮草,只拿了一些金银绢帛之类的值钱物,进攻就快了很多,仅仅两天一夜就把江安县城以北方向剩下的四家庄园地主豪强全部剿灭。
方式也跟之前如出一辙,无辜的人放掉,作恶的人杀死。钱粮都给了那些被压迫的佃农,并且起义军也打出“均田亩,均贫富”的口号。
一时间江安各地佃农贫户纷纷响应,虽然绝大多数都兴高采烈地接受了李晋给予的钱粮和田地,却也有不少人愿意加入他们入伍。
等到了九月二十二日,也即在小渡乡起义后的第五天,李晋他们便消灭了整个江安县的地主豪强。
大把钱粮分给贫民百姓,杀死的各类官吏、豪强以及他们的奴仆部曲足足一千余人,缴获了成批的粮食和钱财。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队伍也壮大了。
起义时的八百人,短短几天下来,队伍人数就已经膨胀到了一万四千多人。
不过真正的青壮只有三千余人,也就是有战斗力的大概在四千左右,其余都是老人、小孩、女子。
当天下午,李晋令王圭、胡紘、杨云等人整顿好队伍,立即出发。
这几日他们除了攻打各处庄园,缴获粮草辎重,补充人手以外,同时还在城外搭建临时营帐,安置队伍的后勤人员。
此刻出发后,大量的物资装到了牛车、驴车上,许多老人小孩坐着李晋让城中木匠拼接打造的木板车,虽然没有轮胎,只能用木头圆轮,但也勉强可以坐人。
他们从各路庄园得到大量牲畜,马匹数百,其余牛、驴等可以拉车的牲畜数千头。因雨停了几日,道路好走了一些,这才可以启程向下一个县而去。
傍晚时分,庞大的队伍缓缓沿着江安县西南方的官道而去,远方崇山峻岭起伏,那个方向就正式进入山南郡腹地,多是山岭不如江安平坦。
李晋骑在马背上,强忍着不适,趁着这几天,他不得不锻炼了一下骑术。
人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只能适应环境。
左右两侧胡紘和杨云,一个骑着小毛驴,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胡紘下颌那山羊须一抖一抖,嘴巴翘着满脸不爽。
但没办法。
谁让他个子太矮,又偏瘦,两腿都夹不到高大的马腹,又没骑术,自然只能骑更瘦小一些,温顺些的毛驴。
天色依旧阴沉沉的,胡紘抬起头看了眼天色,阴云密布,好似随时会下雨,再扭过头看了眼身后看似颇为庞大的队伍,说道:“可惜了。”
“怎么?”
李晋问。
胡紘说道:“江安是大县,我们本可以带走数万人,之后的罴县、新取、垅山、诗溪、茶塘、浦道、沐陵、临章等县,都是丁口在万户以下的中县或下县,想要攫取兵源怕是不易。”
这些天李晋也慢慢开始了解大秦的情况。
跟上一世所在的世界大秦截然不同,此方世界十分广阔。
据曾经炼气士说,商周疆域最东到最西达二万六千里,最南到最北二万四千里。而商周疆域外,还有更为广袤的海洋与大地。
如东海之外不过区区三四千里,就有一片不亚于商周面积的新大陆。在西海之外同样也有,甚至比商周面积还大。
若以秦汉时期一里为414米来计算,这边世界商周时期东西为10764公里,南北为9936公里。
与之相比的是,我国东西距离为5200公里,南北为5500公里。
即便换算后按我国陆地面积来算,商周时期的全部疆域,也能够达到大概3600万平方公里,比非洲还要多600万平方公里面积。
而根据炼气士们所说,商周也仅仅只占这片广袤区域的三分之二而已。
也就意味着这个大洲陆地面积多达50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亚大陆。
不过商周之后,炼气士纷纷陨落,失去超自然力量,到了大秦,疆域面积缩水了大半。
估计现在大秦面积维持个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因为商周时期各路大大小小诸侯国达到了五百多个,各诸侯国自己国内的人口统计加起来,鼎盛时期超过10亿人口。
偏远的诸侯国要向商周王室汇报的时候,往往都要派炼气士腾云驾雾飞跃万里之遥前往中原。
但到了如今,曾经五百多个诸侯国只剩下大秦19州,145个郡,29个国,1800多个县,户数为18673470户,丁口约9400万人。
加上地主豪强隐匿的人口,或者逃入深山老林不计算在内的人,总人数应该不超过1.2亿。
当然。
杨云也说了,这是秦孝恭皇帝长兴二十五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具体情况他也不太清楚。
只是总的来说,李晋通过杨云和胡紘给他们描述的大秦世界情况,大体能够推算出来。
商周时期因为炼气士的存在,商周疆域非常广阔。
可随着炼气士消散,就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他们用于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需求的物质力量。
没有炼气士,普通人无法迅速跨越那么广的疆域,消息不能联通,大秦朝廷治理边疆的成本就无限增大,如此秦初时期,就只能让边境自治。
然而众所周知,边境如果离中央太远的话,即便是在生产力发达的李晋所处世界,同样有不听话以及被外敌吞并的风险。
大秦三百余年,原本继承商周的领土就已经大幅度萎缩,等到如今边境不断被外族势力蚕食,或者一些边境区域不承认大秦正统,建立自己的国家。
甚至像在大秦西方和东方,就各有一个商国和周国,嚷嚷着他们乃是商周嫡系子孙后裔建立,为商周正统之类的势力存在。
因而在大秦周边,存在有许许多多的诸侯国。
其中有一些是原商周势力自立,有一些则是以前商周外域的戎狄蛮夷逐步吞并原商周领土。
林林总总,势力相当复杂。
而仅限于大秦国内的话,南方多山。
东方有辽阔平原和海洋。
西南有苍茫高原。
西北也是浩荡草原、平原、山林、丘陵。
北方则是海洋以及广袤岛屿。
东北冻土连绵。
地形地貌上与李晋所在的世界截然不同,甚至整个世界的体积也比地球大不少,才会出现商周疆域东西达到赤道四分之一的长度。
但不管怎么样,大家的生活习惯和生产力还是在同时期比较接近。
李晋所在的秦汉时代与如今的大秦高度相似,百姓主要栖息在中部、中北部、中西北部、东部广袤平原区。
南方山地、西南高原、北方诸岛、东北冻土以及草原区域人迹罕至得多。
像李晋他们所在的山南郡算是比较靠近中原的了,离大秦首都渊阳只有1900多里。
可南北长度还是很大。
最南端离最北端差不多700余里,郡内有11个县,越往南走山多,人少,县的面积就大。
王圭他们所在的临章县处于郡中南部,最南端的一个县面积堪比中原地区一个郡,人口却可能不足那个郡的五十分之一。
这也体现出了这边大秦与李晋那边秦汉时期相似的一个现状。
即越是偏远的州郡面积就越大,人口就越少。越是平原多的州郡面积可能小很多,人口却十分充足。
山南郡人口最多的县就是平原区众多的江安县了。
杨云估算,在籍人口约四万,因地处偏远隐户隐产多,被地主豪强隐匿的人口占县六七成,因此全县人口估计在10-12万左右。
往南走的话,就是户籍在一万户以下的中县,更有好几个户籍在三千户以下的小县。
这就意味着一个县的总人口也就在几万人到几千人之间。
非常不利于发展。
但李晋也有话说,他对胡紘说道:“当务之急不是壮大,而是活下去。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想着壮大。我们在江安或许可以带走更多的人口,可如果不是他们主动来参与,属于被我们强迫带走,就意味着人心不齐,到时候哪怕去了临章县,逃跑的人肯定也会很多。万一跑回江安,跟朝廷汇报我们的情况,那就非常危险,所以参与起义,必须自愿才行。”
他又道:“何况如果带太多的人,以南方的情况也养不活那么多人口,目前我们起义,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四处出击,走流寇劫掠。二是固守地方,发展壮大。无论走哪条路线,都最好是精兵强将为主。这样灵活性更大,哪怕是找地方固守,也方便化整为零逃离,因而还是那句话,不要总盲目地认为人越多越好,因地制宜,灵活变动,才能有效长久。”
李晋想起了上一世昆阳之战。
王莽四十二万大军,还都是正规军,打的是刘秀所在的绿林军,只有一万七千人。
四十二万对一万七千,优势显然在王莽。
结果当时刘秀甚至都不是绿林军主帅,只是个偏将,带着三千敢死队,一路在四十二万大军里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也就算了。
还召唤来陨石、雷电、暴雨,搞得王莽军焦头烂额,连主帅都被刘秀给捅死,直接几十万大军一败涂地。
除此之外淝水之战也是个例子。
八万东晋军队大战前秦八十七万大军,直接把偌大的前秦打了个四分五裂。
所以理论上来说,人多肯定是件好事。但至少从眼前李晋自己觉得自己的处境分析,前期先走小而精的路线更好。
“额.......”
听了李晋的话,胡紘和杨云面容略微呆滞。
大体意思他们能听明白。
但里面很多词,如化整为零,因地制宜,灵活变动之类,听得倒是不理解。
李晋就耐心地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解释给他们听,听得二人拨云见日。
“大王说的是。”
胡紘觉得耳目一新,多有感触道:“臣以前总想着人多势众,却是忘了一些基本的道理。”
杨云也叹道:“大王不愧为天命之人,让臣真是受益良多。”
“我也只是根据我们现在的情况制定现有的发展计划而已,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李晋又说起了令人听不懂的话道:“你们都是我最亲密的班底,我也希望如果将来我们能够壮大,你们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现有的情况来进行分析,考虑。不管是战略方向还是战术打法,都要相得益彰,不能一拍脑袋就觉得可以这样,把命令直接传达下去,那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灾难性。”
“是,臣等明白。”
胡紘和杨云都是面容严肃。
他们竟然觉得自己在李晋面前就像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一样。
虽然二人的年龄其实与李晋差不多,胡紘今年实际上才二十九岁,杨云的年龄更小一些,才二十五岁。
可他们发现自己在考虑问题和思维方式上,与李晋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差距,令人汗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