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鳞 第32章 连克城池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2:13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山南郡处于崇山峻岭之间。

西北面与北面一部分区域是平原地形,东北面则是丘陵。

而中部、西部、南部、西南、东南部则是山林。

江安县位于山南郡的西北方,一条宽阔的大河坪水浩荡往东南方流淌而去。

原本起义军作为戍边卒路程并不是往北方,而是要穿过坪水,进入昆岭,往两千多里外的西北边关方向进发。

但暴雨阻路,无法前行,于是被迫起义造反,如今便是顺着来时的方向,顺坪水往东南方回临章。

而过了江安后,就是罴县,此地已经是深山老林,官道离坪水不远,两侧高山起伏,宽达数百丈的坪水大河在其中奔腾流淌,波涛声音不绝。

据说商周时期,南方虽然也是商周领土。可生存环境过于恶劣,不仅瘴气丛生,豺狼虎豹成群,因而几乎少有普通人定居。

不过这边在灵气消散前据闻乃是仙家福地,盛产诸多天材地宝,所以灵气消散后,很多炼气士们都跑到了南方,杀了许多豺狼虎豹,又经过千百年过去,慢慢有了人烟。

只是即便如此,炼气士们寿元耗尽,天地间彻底没有了超凡力量。普通人往南方迁移,到山南郡的时候,依旧遭遇了很多野兽的袭击,尤其以熊虎最为凶悍。

因而当第一批凡人往南迁徙,发现江安县平原多,处于大江之间,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便取名为江安。而罴县深山老林,野熊出没,便称为罴县。

至于后面的新取、垅山、诗溪、茶塘、浦道、沐陵、临章等县也都有各自县名来源的历史渊源。

沿途路上胡紘和杨云给李晋介绍起地形地貌。

李晋行走在山岭路上,夜晚除了呼啸而过的风声吹动着山里的树叶,远方隐隐约约,似乎还能听到虎啸狼嚎,以及各种奇怪的声音。

翌日清晨,队伍走了大约有三十里,却还未出江安县境内,到了一个叫大丰乡资亭的地方。

倒不是被老弱妇孺拖累,毕竟有大量牲畜马车,不至于如此。

主要是山路的确崎岖难行,经常上下坡度很大,有的时候连绵上坡和连绵下坡都要慢走,不然的话很容易出事。

再加上越往东南方走,原本六尺宽的官道愈发狭窄,只容过一辆驴车的距离,自然很难行进。

一晚上差不多十二个小时能走三十里就不错了。

队伍原地休整,从早上五点钟大家睡到中午1点左右,接着继续出发,浩浩荡荡往东南而去。

路上李晋除了与胡紘杨云交流,并且通过他们学习这个世界的语言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观察山河地理地貌,研究军事用途。

虽然他没有什么军事打仗的经验,但正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一些基础军事理论还是知道。

比如哪些山林适合打伏击,哪些地方是兵家必争的要塞之地,哪些地方易守难攻,适合在那里建造城墙关隘阻拦敌人。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都得强迫自己去适应这个时代,也必须强迫自己把这些东西当作一种习惯。

因为李晋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且开始就因为头衔的问题,与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产生了敌对关系。

所以要想生存下去,仅仅依靠头衔带给他的天然神圣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也许政治上作为鉴证人员我还可以研究研究,但军事这种东西就完全是个人天赋了。’

‘现在能够攻城略地,全靠运气和出其不意,以后要打硬仗,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军事水平,否则就会变成光头那货。’

‘只是我一没出生在那样的环境,二是以前对军事也没什么研究。所以我必须以后保持这样的习惯,多多去思考军事方面的问题才能有所进步。’

‘另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发掘一些有能力的军事将领,单靠我一个人还是太难了,单打独斗没有出路,还是得有信得过和有能力的军事将领统帅大军才行。’

‘毕竟我以后还是需要长期主持战略,就算打仗也是在后方指挥,不可能亲自带队去杀敌,那太离谱了。而且即便在后方,也要信任前线将领,不然很容易微操当光头。’

李晋骑在马背上一直在思索。

有的时候他会和胡紘杨云说说话,学学语言。

有的时候他会一个人观察地形,思考问题。

还有的时候则是进行自我反省,想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这也算是他的一个优点之一。

李晋从来都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

就好像他宁愿继续留在省城考研,也不想听爸妈的话回到县城里当一辈子美术老师一样。

倒不是嫌弃当老师这份职业,而是当老师一眼可以看得见人生。做设计师至少工资比当老师高,未来发展和前途也更好。

因此从进取心上来说,李晋更希望留在省城。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场意外,让他来到这个世界而已。

“大王,前面就是罴县了。”

到了第三日清晨时分,起义军走了约八十余里,终于抵达了罴县。

他们沿途所过之处,已经算是人迹罕至,路上几乎少有行人,就算能看到村庄,也是在山林当中隐约见到一些屋舍。

屋子周围开辟的多是梯田,平地田少得可怜,经常走个十多里路,都没有什么人烟,可见山南之偏远。

而罴县则位于山谷之中,坪水穿谷而过,冲击出一片小规模的平原区,但面积估计也就五六平方公里,一眼能看到头。

在坪水北岸有一座小城池,城池比江安还要小,城墙长度估计不超过三百米,高度也低,离坪水河滩并不远。

李晋见此思索道:“我去诈开城门?”

胡紘马上拦住他道:“大王,千金之子戒垂堂,不可以身犯险了。罴县不过是一不足两千户的下县,城池也低矮,城内守军不足五十人,何必大王亲至?”

李晋纳闷道:“不到两千户,那岂不是一个县人口都不到一万人?隔壁江安人口那么多,临近的罴县人口就只有这么少了吗?”

杨云笑道:“不瞒大王,肯定会有隐户隐产,但江安多平原,田地多,隐户隐产也多。罴县地少,山林多,隐户隐产也少,估计最多不超过三千户,这等小城的确无需犯险。”

“原来如此。”

李晋点点头。

大秦的县分上、中、下,其中上县标准是万户,中县标准是三千户以上到一万户,三千户以下为下县。

其中一户平均为五人,因此上县其实就是要求在籍人数为五万人以上,中县是一万五千人到五万人之间,下县是一万五千人以下。

实际上像江安县因为在籍人口只有八千户,也就是约四万人,因此被评为中县。

但大秦纳税以丁口和田亩税为主,因此豪强大姓隐户隐产问题非常严重,所以实际上江安的总人口是超过十万的。

罴县在籍人口不到两千户,可山林太多了,哪怕有隐户隐产也少,因而与平原和田地比较多的江安县比起来,罴县的确可以说是相当贫瘠。

贫瘠就意味着防守力量薄弱,确实也不需要再让李晋用佯装贵人的办法去骗开城门。

不过事实上李晋也没打算这么做了。

第一次做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虽然谈不上强大,却也有可战之兵数千人。

要是连个守卫力量才几十人的低矮小城都打不下来,他干脆跳坪水自尽算了,还谈什么推翻暴秦,创建一个新的秩序世界?

“王圭何在?”

李晋喊道。

现在他会一点点大秦语言了。

或者说,会一点山南郡这边的大秦方言了。

大秦地大物博,天南地北的腔调不同,他学的这点方言出了山南郡,就又得变成让人听不懂的话。

王圭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即骑在马背上向李晋拱手道:“大王,臣在。”

“你带百人从侧面绕过去,等我们从正面到了城外,吸引敌人全部防守力量的时候,你就从后方攻进城内,记得带上几架木梯。”

李晋指着旁边山林道。

他们所处的地方是江安与罴县之间的大道。

不过说是大道,其实跟小路也没什么区别,路两侧草丛茂密,各类小树、杂草丛生。

出了大道后才能看到远处坪水河滩附近的罴县城池,对岸则有一些农田和村庄,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闭塞的一片河谷地。

在人烟稀少的情况下,王圭如果从左侧山林里绕到远处罴县城外,倒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是。”

王圭拱手应下,随后带上百人,令人扛了几架小木梯,大概不到两米高的那种,全是竹子做成,非常轻便,迅速遁入山林当中。

等他们离开,李晋这才挥挥手,大部队继续向前,出了官道,慢慢浮现在了远处罴县城池的视野之内。

但出乎意料的是,罴县守军甚至刚开始都没有发现他们,过了好一会儿才警觉。

此刻罴县西城门口,四个守城兵丁,有两个在城门口附近搭的草棚打盹,另外两个则是抱着手里的枪,倚靠在城墙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山南郡有郡兵五千,而各县的县兵也属于这五千郡兵的行列。只是上县人多,下县人少,整个罴县才三十多兵驻兵。

他们平日里负责的不是剿匪和对付百越人,而是守城门收入城税,以及帮县令下乡催税用。

因此几乎毫无战斗和警惕意识。

城墙上无人看守,城门口等着人进城收税的兵丁如果不是要守着城门的话,恐怕早就溜之大吉开小差去了。

正在这时,聊天的二人视野余光似乎瞥见了什么,其中一人猛地抬起头,忽然看到他们的西北方向,江安连通罴县的官道处,一大队人马正徐徐而来。

“咦?”

那人纳闷道:“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另外一人也才注意到,抬起头看过去,说道:“不知道,听说前段时间江安发大水了,兴许是往南逃荒的。”

“今年灾情这么严重吗?”

“谁说不是呢,县城离坪水那么远,你没看都快淹到咱们县城了吗?”

“唉,可惜了,又不知道多少人进山。”

“别管他们了。”

两个人嘀嘀咕咕的,却是始终没有察觉到危险。

主要也是这种情况并非罕见。

山南郡南面的群山当中百越人数超过百万之众,其中秦人就占据了近半。

最近几十年来,灾害愈发频繁,朝廷又苛捐杂税无数,以至于不止是山南郡,临近的郡、县逃荒的时候,也多往南方逃窜。

至于为什么不往北方去。

作为逃荒的人,一般都是已经破产的佃户,欠了地主大量的利息和租子,往北方跑那是大秦中原腹地,不提他们能不能找到地耕种有条活路。

即便是找到了地,一旦地主和豪强向朝廷通报,他们要入籍当地,肯定也会被发现,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牢狱之灾。

所以几乎所有逃荒的人都会选择往山里跑,成为脱籍的黑户,以避免地主豪强和朝廷的搜捕。

数十年来,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罴县这边的人也见怪不怪了。并且沿途守军和官府也基本不会多管闲事去抓他们。

抓到了又没油水,几个佃户还不值得大动干戈,到时候还得养着他们,又没有什么功劳,那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南方山林里逃荒的人越来越多。

见到起义军大部队,两个守城兵丁依旧没有任何反应,直到起义军越来越近,大概距离一里左右,他们这才发现不对劲。

对方。

怎么还有武器装备和大量马匹牲畜的呀。

这可不像是逃荒的人。

“老三,好像有点不对。”

“怎么了?”

“你看他们。”

“嗯?”

老三原本已经没有在意了,听到兄弟的话,再看过去,顿时头皮发麻。

远处起义军已经开始发起了冲锋。

数十匹战马,在会骑术的士兵驰骋下,正飞速向他们袭来。

“快,快关城门,吹号角。”

老三大惊。

“呜呜呜呜呜呜。”

苍凉的号角声音响彻天际。

但城门却没那么快关闭,数十骑已经冲至近前。

守城的四个兵丁,那两个醒着的慌忙叫醒偷懒睡觉的另外两人。

在发现他们来不及关上城门之后,就丢盔弃甲,鬼哭狼嚎一般向着城里冲去。

甚至李晋的声东击西计策都没有施展出来,罴县的西城门,就已经被起义军给拿下,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