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鳞 第34章 势如破竹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2:13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起义军在罴县只待了四日,第一天到,第二天和第三天清理,第四天离开。

与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罴县大概五百多名佃户。

自然不是五百多名青壮,而是约一百多名青壮带上他们的家属。

事实上坪水暴涨,罴县也遭殃了。

因为县城就在坪水边上,而县里大部分土地虽在山区为梯田,但还是有部分田地就在县城对岸的河谷平原里。

这片河谷地面积约八平方公里,以每亩666平方米算是1.2万亩,若以秦亩的话,约1.9万亩。

但扣除掉村庄、县城、河滩、道路、森林以及部分坡地等面积,实际用于农田的面积只有三分之二,因而大概有七八千亩土地遭灾,受灾波及近千人。

然而即便如此,也几乎没有灾民愿意跟着李晋走。

根据李晋的观察来看,他推断应该是罴县地貌特征以及当地人口结构注定了它更类似于上一世南方宗族气息比较浓厚的福建地区的缘故。

县里一万多人,多年通婚下来大部分都沾亲带故,即便土地受灾,宗族也会互相帮扶,不会轻易离开家乡。

其余多居住在周边山林里,自然不可能出现太多人愿意跟着他们离开。

就这愿意走的一百来户还是以山里的散户为主。

有耕地和宗族的基本不会走。

前段时间暴雨连绵,山区泥石流多,给住在山里的散户造成了很多打击。

不少山区百姓房屋和田地遭到毁坏,加之罴县地少人少,县城里商业氛围也就那样,没有活路,只能参加起义军混口饭吃。

当然。

主要也是李晋没有将自己的头衔暴露和宣传出去,不然估计有不少想进步的人会愿意倾尽家产跟着他打天下。

离开罴县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初,进入初冬时节,天气愈发寒冷。

夜晚的时候冷风吹拂。

到了这个季节即便是北方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出门的人也少了许多,更别说像南方这样偏僻的山区。

庞大的起义军队伍越往东南走,道路就愈发狭窄。

以李晋的观察来看,虽不至于像他上一世的云贵川那么夸张,但跟湖南、广西这样多山的地形也差不多。

沿途几乎没什么行人。

三日后,他们过罴县抵达了新取县。

相比于罴县,新取县人口稍微多一点,但也多不到哪里去。

据说刚好达到中县的水准,有个三千多户,如果加上隐户之类的,应该有个两万来人。

对于一个县来说,两万多人相当少了。

毕竟李晋所在的那个世界,一个镇的人口基本上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不过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开发难度较高的偏远地区,一个县只有几万人甚至几千人都是常态。

由于是山区,消息闭塞,即便起义军在十多天前就举起义旗,沿途罴县、新取、垅山、诗溪、茶塘、浦道、沐陵、临章等县都还不知道这事。

这就导致沿途所过之处,跟罴县一样,守备非常松懈,大白天的守城兵丁偷懒,没有战斗力,都是常有的事情。

李晋如法炮制,采取的是声东击西之策,主力佯攻,又派小股部队迂回包抄。

只是方法还是没有奏效。

倒不是他的战术安排有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守城兵丁几乎都是在起义军冲到城门口附近才发觉,根本没有关闭城门防守。

结果就是起义军势如破竹,短短数日功夫,就一路连破罴县、新取,浩浩荡荡地向着垅山进发。

十月二十一日,寒风萧瑟,山林虽然大部分翠绿,但也染上了一层黄褐。

这里是浦道县。

县城位于山岭之间,四面被群山包裹,坪水穿县城而过。

相比于罴县,浦道县的县城区域面积就大得多,估计有个三四十平方公里面积,站在县城城墙上,在周围树木遮蔽之间,隐约能看到沃野田地。

起义军于昨日攻下了浦道县县城,八百起义军当中,有二百多人就来自于浦道,对当地非常熟悉。

此刻起义军已经开始按照李晋制定的流程,杀贪官污吏,斗地主,给贫苦百姓发放田地,为当地百姓做主,同时招募人手。

由于起义军里有本地人,过程自然也方便许多,仅仅一日功夫就做了很多事情。

沿途路上,李晋把各种规章制度做好,先给最早起家的这八百起义军灌输这类思想,然后将整套流程都教给他们。

如此保证以后即便李晋不在,也可以按照这套制度去做。

正是上午时分,县城里静谧如常,浦道县也只是个中县,全县算上隐户大概四万多人,县城的商业繁华程度跟江安比起来几乎没可比性。

起义军攻占了县城,当地县令由于为非作歹被愤怒的起义军给杀了,士兵们接管了城池,城外密密麻麻,已全是帐篷营地。

这段时间连续攻打城池,起义军人数如滚雪球一般达到了两万多人,各类粮草、辎重、物资、钱财足有上千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八百戍卒只花了16天就从临章抵达了江安,他们却得花将近一个多月。

城池内李晋与胡紘、杨云等人并未在县衙,而是走在城墙上俯瞰县城内外。

浦道的县城地势还可以,处于一个小坡平地上,北面有一片丘陵坡地,但不是很高,最高的小山估计也就百米不到,即便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危害不到县城。

而由于县城地势高,南面的坪水上涨也淹没不到,周围林木森森,参天大树比比皆是,在树叶遮掩之中,能看到南面远处河谷平地的万亩良田。

李晋看着奔腾的河水咆哮着向东南方而去,宽阔的河床现在早就被洪水给淹没,已经涨到了岸边,覆盖了周围的河边草坪。

胡紘在旁边指着南方说道:“大王,南边就是我的家乡沐陵。”

接着他又指着西北方向道:“那边就是王圭的家乡临章,临章在地理上离江安更远,但去县城的时候我们却都是先去临章,再往江安去。”

“哦?”

李晋纳闷道:“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胡紘苦笑道:“还不是沐陵最偏远,路最难走。我们要去沐陵的话,也怕是得绕道临章了。”

杨云解释道:“虽然沐陵与浦道很近,应该只有六十多里,可却要翻越许多高山,那边山实在是太多了,便只能绕道而行。”

“原来如此。”

李晋点点头表示理解。

就在这时,远处大街上传来喧闹的声音。

他们看过去。

古代县城实在太小了。

几乎就一个李晋那边的小镇大。

站在城墙上,一眼能看到街头街尾的情况。

就看到何泰搂着几个狐朋狗友从家里出来,似乎喝得有些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向着李晋这边而来。

街上还有士兵巡逻,看到何泰都笑着跟他打招呼,何泰也是哈哈大笑着非常高兴。

不一会儿他们就上了城墙上,何泰走过来拱手道:“大王。”

他脸上的两片横肉潮红,一股浓郁的酒气扑面而来,身后跟着几个同样肌肉壮硕,估计喝了不少酒的汉子。

浦道是何泰的老家。

他其实并不是卖猪肉的,只是个杀猪佬,负责的是给东家杀猪牛羊一类的牲畜。

毕竟古代社会,不管是猪肉羊肉还是牛肉都相当珍贵,特别是动物油脂,都是地方大佬垄断产业,可不是平民能够插手。

所以他的身份不是张飞那样的地方县城豪强,而是樊哙那样以屠宰为业的屠夫,家里比较贫困,父亲早逝,就一个老娘和一个弟弟,连老婆都没娶。

不过也正是如此,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何泰在县城朋友还是挺多,此次造反起义回来,除了遵循李晋的吩咐,带人把城内为非作歹的豪强富户给处理掉,也要带着兄弟们参军。

何泰昨天进城后就先按照李晋的吩咐大开杀戒了一晚上,到处攻破一些他知道的坏人家门,不管是泼皮无赖,还是有钱有势的县城大户,都被他冲进去亲手解决。

这行为自然是为民除害,加上他本身在城里有一定知名度,使得起义军在浦道县城内迅速传播,风评相当好,百姓们拍手称快,与起义军相处融洽。

今天白天,李晋派其余浦道县籍贯的士兵们带人下乡清理地主,顺便劫掠他们存储的粮草钱财,又去招揽佃户。

何泰则忙里偷闲,找来三五好友喝酒,喝到高兴处,自然带着他们来见李晋。

“大王!”

此刻何泰虽有些微醺,却还是非常高兴,向李晋拱手介绍道:“这几个都是我的弟兄,为人向来仗义,皆是良善之辈,闻听大王要为民做主,都愿意来为大王效力。”

李晋看过去,就看到这几人都孔武有力,其中一人头上的头衔为“铁匠·县民”,另外的还有“粪工·乡民”“瓦匠·县民”等等。

跟何泰一样,铁匠、瓦匠、粪工其实都是与屠夫类似的职业,而不是说他们属于有资产的大户。

那铁匠没有铁匠铺,只是在铁匠铺里负责给铁匠铺老板打铁锻造。其余粪工、瓦匠也一样,相当于古代的打工人,身份也是平民阶级,比流民和野民稍微强点。

见到李晋,那几个人都有些拘谨,特别是那位粪工,更是站在队伍最后面。

毕竟这个职业在古代属于贱业,一般都是奴隶在干,像他作为乡民,属于平民阶级的人去做粪工,几乎是把自己当贱民没什么区别,也是家庭贫困到极致才没办法。

“还不见过大王。”

看到自己几个兄弟都在发愣,何泰连忙说道。

“参见大王。”

众人这才忙不迭拱手行礼。

李晋微微点头道:“都平身吧,不用多礼。”

胡紘把话给他们翻译过去。

这些天李晋一路从江安打到浦道,因为战事过于顺利,以至于他都没怎么在意行军打仗。

路上一直在给军队制定军规,给队伍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学山南话这两件事。

不过秦语言比较拗口,即便这边世界的幽北口音与普通话略微相近,但也基本是普通话跟湖南方言的区别。

所以想那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门外语还是不容易,虽然现在能听懂一些,自己说还是两回事,因此依旧需要胡紘和杨云帮他做翻译工作。

见李晋平易近人,铁匠等人这才放松了许多,脸上露出憨厚老实的笑容。

“何泰。”

“大王。”

“既然都是你的朋友,就安置在你麾下。”

李晋说道:“我们起义是为了天下百姓,是为了拯救苍生。虽可以将来一起共富贵,但还是要公平公正。你虽是我得力干将,你举荐过来的人自然我也相信有能力。不过再怎么样,还是要有功才能赏,不可能一过来就予以职位,否则就怕大家心里不服。何况既然都是有能力的人,便不怕眼下职位低,以后打仗立下功勋,我自不会吝啬奖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他也是刚刚看到何泰带着人过来,才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作为一支起义军,哪怕他制定的规则内部赏罚严明,作为八百元从起义军,资历老,以后肯定都会去担任基层军官,甚至会迅速升职。

可任何时期,只要是人类社会,就必然是个人情社会。像何泰、王圭他们这样的高级将领级别,必然也有沾亲带故的兄弟朋友。

要是他们搞任人唯亲这一套,一回到家乡就立即带着自己以前的朋友兄弟进队伍,然后给他们安排比较高的职位。

其余起义军士卒看到了,那肯定心里不舒服,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士气。

所以这一点李晋得预防。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李晋这么做似乎没有给何泰王圭他们留面子,毕竟是他们拉来的人,却还是跟其余人一样的待遇,他们估计心里会不舒服。

因此李晋这番话还是很有水平,夸赞了何泰带过来的肯定是人才,既然是人才就不怕被埋没,只要立功就会立即晋升。

如此一来,既照顾了何泰的面子,也算是激了一下他的那些朋友。

毕竟暗地里搞裙带关系是一回事,摆在明面上说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要何泰的那些朋友要脸,那肯定是心里不会有什么怨言,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斗志。

果然。

听到胡紘的翻译后,铁匠粪工瓦匠等几人立即涨红了脸,纷纷说道:“大王放心,我等必定立下汗马功劳!”

“我等与何泰同生共死,他拼死杀敌才能为大王身边近卫,我们寸功未立,怎么能沾何泰的光?到时候若与朝廷厮杀,我必用命相搏。”

“不错,请大王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大王好意。”

众人拍着胸脯保证。

事实上能当何泰的兄弟,那自然没那么多心眼,因此正如李晋想的那样,稍微一激,马上就斗志昂扬。

见此李晋满意地点点头道:“好,只要立功,我必不惧与诸位共富贵。但我还是那句话,让大家共富贵只是最基础的事情,让天下人不再受苦才是我们的大业,记住了吗?”

“记住了!我等必定以救护苍生为己任!”

大家连忙说道。

“很好,有这样的觉悟才能成大事。”

李晋高兴地上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甚至那位粪工想退后躲开,都被他握住了手,拍了拍他的手背,让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